•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焦点
  • 5:公司
  • 6:市场
  • 7:观点·专栏
  • 8:艺术资产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专 版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人物
  • A16:基金·私募
  • 南方基金电商规模突破60亿
    未来将加大创新投入力度
  • 遵循创业板
    内在的投资逻辑
  • 马志强:注重企业家精神
  • 国投瑞银沪深300金融地产 ETF三大投资策略应用
  •  
    2013年9月2日   按日期查找
    A11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 A11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南方基金电商规模突破60亿
    未来将加大创新投入力度
    遵循创业板
    内在的投资逻辑
    马志强:注重企业家精神
    国投瑞银沪深300金融地产 ETF三大投资策略应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马志强:注重企业家精神
    2013-09-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马志强,于2011年8月起担任建信双利策略主题分级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8月23日,该基金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高达20.97%。

      马志强表示:“对公募基金来说,其背后是千千万万的基金持有人,这些中小投资者中的绝大多数都希望在风险相对较小的前提下能够收获较为稳定的回报。因此基金投资应该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争取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自上而下:做好大类行业配置

      在长期的投资管理过程中,马志强自身建立起了一套严谨的投资体系,即自上而下的行业配置加上自下而上的个股精选,两者相互结合、缺一不可。

      他说,他所管理的双利策略主题分级基金是一只严格限定股票仓位的股票型基金,配置的权益资产必须保持在90%-95%之间,仓位越重,进攻性越强,但风险也越大。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一套严谨的投资体系和极强的选股能力,就几乎无法在波动性极高的当前市场中生存下来、乃至跑赢市场。

      擅长宏观研究的马志强,自上而下地构建资产组合对他来说驾轻就熟。在每年年初,他都会对宏观经济大势作出研判。“国内的市场往往以年为周期,在年初做出一个整体的判断,有利于当年的布局,重点选配哪些行业或哪些主题,在此时就要做到心里有数。”

      马志强说,“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预判,挖掘出未来一到两年可能会走好的行业,再从这些行业中去寻找好的公司。显然,从一个好的行业中找到好股票,比在一个差的行业中找到好股票的概率要高得多。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自上而下的选股过程。”

      自下而上:买在盈利增长时

      “至于自下而上地精选个股,对于一只高仓位的权益类基金而言,也非常重要。”马志强坦言。

      如何衡量公司的好坏?马志强最看重的是企业家精神。他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唯一真实来源,譬如活跃的市场,土地、劳动者、资本等要素,只有在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手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起来,真正成为为股东创造财富的源泉。

      “如何真正地去了解一家企业,这需要基金经理对企业管理者有个客观的认识,并与他们反复沟通,多方面的验证。这也是著名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的选股思路。”因此,马志强把相当多的工作精力用于企业调研,除了公司研究团队为他提供的资讯外,他每年都会实地调研40到50家企业。

      “当然,我们也不能孤立地看待企业家精神,好企业应该能够推动盈利不断增长。因此,不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不论是周期股,还是成长股,如果未来没有盈利增长的可能,就不值得投资。只有在企业盈利出现持续的增长,且形成中长期趋势时,我们才会把这家上市公司圈入我们的选股范围。”马志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