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温婷 ○编辑 邱江
继苏宁云商宣布正向相关部门递交初步的设立民营银行的意向方案之后,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相继流露出申请互联网银行牌照的意图。在鼓励金融业向民间资本开放的政策东风劲吹下,互联网企业正跃跃欲试。
金融业务投入加大
上月末,苏宁云商公告称已在积极申报基金支付业务与基金代理业务,以及向相关部门递交了初步的设立民营银行的意向方案,并注册了“suningbank.com”的域名。与此同时,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阿里巴巴和腾讯也在积极申请互联网银行许可,并为其造势。
据知情人士透露,就在今天,阿里巴巴将就互联网金融破冰举行研讨会,汇集产学研各界人士探讨如何突破现有格局,意在推动互联网金融破冰。
尽管主管部门仍未表态,事实上腾讯、阿里等互联网龙头已在试水相关业务。
例如,腾讯、阿里巴巴、苏宁等均已开展基于供应链的小微贷款业务,而对客户信息的充分了解是其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相关数据显示,阿里金融的贷款坏账率仅为0.76%;腾讯旗下财付通也与中信银行合作开展了小贷业务。另据记者独家获悉,阿里近期即将开展卖家创业扶持计划,有意将小贷的对象范围再度扩大。此外,腾讯、阿里也有涉及保险、基金等业务。
苏宁云商昨日宣布平台全面开放,苏宁金融云布局基本成型,目前拥有自有第三方支付工具——易付宝,并且设立了小贷公司,将对入驻开放平台的供应商提供小额贷款,首批投10亿元设立平台信贷资金,向商户提供质押、信用、保理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此外,公司近期也将推出面向商户和消费者的基金产品、保险理财产品等基于易付宝账户余额的增值服务。
大数据支撑金融服务
“支付宝的巨大用户群和基于阿里平台的庞大交易额无疑是公司进军互联网金融的最大筹码。”一位阿里内部人士透露。
截至2012年末,淘宝、天猫交易额突破万亿元,支付宝注册用户超8亿。今年6月,阿里旗下支付宝率先上线余额宝——作为一款针对支付宝用户余额增值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余额宝上市不到3个月规模已近500亿,其中8亿用户规模无疑起到巨大推动。
而类似创新不可避免会触及利益红线。今年8月,支付宝宣布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最近又频频对话监管部门申请互联网银行许可,态度积极而强硬。
相对而言,腾讯则表现得更为低调。“积极在公司内部筹备相关产品,一旦政策开闸迅速跟进,是公司的一贯作风。”一位腾讯内部人士称。
“一旦互联网银行业务开放,腾讯将比阿里更具优势。”该人士表示,一方面,腾讯QQ活跃用户已达8亿,其中5.5亿是通过手机登录,微信用户也将破4亿,已具备用户及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基础;另一方面,腾讯的Q币已经运行出一套较完整的体系。据透露,腾讯已经尝试扩大Q币结算范围到一些B2C企业中。
与阿里、腾讯的纯互联网化相比,苏宁的1600多家门店则为其互联网银行的未来增加了更多想象空间。在昨日宣布全面开放后,苏宁也将开放所有门店,并向用户提供门店自提、门店支付、门店配送、门店鉴定等诸多O2O服务。据苏宁内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的苏宁金融也将走这样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路线。
互联网企业进军金融,有其共性优势,即大数据的支撑。腾讯、阿里背后都有庞大的交易及用户数据,这些数据已经开始用于其商品推广的精准投放和营销。据其内部人士称,一旦腾讯或阿里有机会开展银行业务,其对用户还款能力及资信的考核可以从其以往数据中得到支撑。
6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
“从现在开始准备,正逢其时。未来一批青年网民发展到成为银行重点客户时,可能就是互联网金融的春天。”上述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