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互动
  • 7:研究·宏观
  • 8:艺术资产
  • 9:艺术资产
  • 10:股市行情
  • 11:市场数据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佳士得上海首战引关注
    内地拍卖行各打“算盘”
  • 佳士得“大拼盘”试探市场
    中国艺术市场格局酝酿巨变
  • “超级秀”华丽外衣下的谨慎试探
  •  
    2013年9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9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艺术资产
    佳士得上海首战引关注
    内地拍卖行各打“算盘”
    佳士得“大拼盘”试探市场
    中国艺术市场格局酝酿巨变
    “超级秀”华丽外衣下的谨慎试探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佳士得上海首战引关注
    内地拍卖行各打“算盘”
    2013-09-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邱家和 ○编辑 陈羽

      

      佳士得上海首拍尘埃落定,对中国艺术市场的影响则余音绕梁。记者在佳士得首拍前后采访了内地各大拍卖公司老总,请他们评论佳士得首拍的影响。

      

      中国市场吸引力尽显

      国家将更支持本土公司

      ——中国嘉德董事副总裁胡妍妍

      问:你对佳士得进入中国内地所带来的影响有何评论?

      答:外资拍卖行大举进驻中国内地,表明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对内地同行、收藏家与业内人士是鼓舞人心的消息,是好事。以我个人的看法,说明国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视,这种重视不仅会体现在对外资公司的扶持上,也会扶持本土的公司,扶持的力度更大。

      问:中国嘉德进军香港,带来了什么变化?

      答:最直接的变化是工作更忙了。对嘉德而言,在北京之外又在香港举办拍卖会,是1+1>2的结果,因为互相促进。如香港的图录也有封面封底,也要推出明星作品,因此对嘉德的业务团队压力更大,促使他们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不断增加新的拍卖项目,如这次的当代艺术部门主管李艳峰,接掌这个部门不久,北京的大拍就有很大的压力,但为了香港的拍卖作了最大的努力,拍卖图录做得相当漂亮,从拍品选择到图文设计,质量很高,可以与国际接轨了。

      在香港这个开放的环境中,我们接触了更多国际买家,那是在北京接触不到的。由此我们可以推动新的项目。同时,我们也关注香港本土的变化和市场交易,比如西方艺术在这个东西方文化交叉的地方的市场效应。

      问:对艺术市场的前景怎么看?

      答:我个人对艺术市场的前景一直看好。艺术市场有时有行情波动很自然。我相信未来的5年里会有一波大涨的行情。因为中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艺术市场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中国的财富总量还会不断扩大,更多成功人士在实现了物质的满足后,更关注文化上、精神上与心理上的寄托。中国嘉德在香港与北京两地的拍卖会,更有力地推动公司转型,既本土化,又放眼国际。

      

      保利计划去香港上市

      ——北京保利执行董事赵旭

      问:你对佳士得的上海首拍有何评论?

      答:佳士得是伟大的公司,网络遍布全球。他们在上海的首拍很成功,但未来会步履维艰。中国内地艺术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文物拍卖受到限制。因此当有人问到佳士得、苏富比进入内地对保利的影响,我的回答是影响有限。因为他们在内地没有竞争力。再说他们的总成交额与保利比也相差一大截。这一点近几年里不会有大的变化。他们在内地的拍卖只能是象征性的,是出于长线的考虑。反映了他们对中国市场的渴望。

      问:你对保利进军香港后的成绩满意吗?

      答:保利进军香港一年了,从对团队的建设和锻炼看已经取得了成功。我们与嘉德不同,北京保利和香港保利是两家平行的公司。现在香港保利已经有了7个部门,阵容整齐,有非常气派的办公环境,业务人员都是香港本地或海外的人士。原来我对香港拍卖业务的预测,认为每一场拍卖实现总成交额5亿港元会很难,但现在看来会达到10亿港元。因此,明年的目标是年成交额20亿港元。

      

      匡时进军香港的计划不变

      ——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

      问:对佳士得在上海首拍怎么看?

      答:国际拍卖行进入中国内地,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尤其对圈外的潜在买家,更是如此。佳士得、苏富比都是国际品牌,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尤其对于新买家有吸引力,比内地拍卖行更有优势。

      那些新买家对艺术市场有一种恐惧,认为艺术市场水很深。因此他们更相信国际品牌。当然,只要新买家进入艺术市场,也会成为内地拍卖公司的客户。他们就会接触这个行业,就会融入市场,就会发现市场和他们想像的并不一样,对内地的拍卖行会重新认识。即使他们不买内地拍卖行的拍品,只要进入收藏领域,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也有好处。

      问:匡时会去香港吗?

      答:匡时去香港的计划不变,但有时机的问题。只要中国内地对文物拍卖的政策以及对进出口关税的政策没有改善,肯定还是要去。但是,香港当地的许多法律与制度,比如用工制度与内地不同,因此匡时还在做准备。

      问:你对内地同行进军香港怎么看?

      答:短期内可能会影响他们在北京的拍卖,但长期看肯定是好事。目前可以说,两家公司进军香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第一步走得比较好。

      

      中国拍卖进入青春期

      品牌竞争、人才竞争加剧

      ——上海泓盛董事长赵涌

      问:对佳士得进驻上海怎么看?

      答:作为本地的拍卖公司,我的态度一如既往,支持和呼吁政府让国外的企业进来,有助于国内拍卖行业进步。就像当初电商的eBay,汽车行业的大众一样,对中国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此其一。

      第二,国家的发展既要外力推动,也要本地企业努力学习,外资企业进入带来了竞争。人们总是说“狼来了”,其实不是坏事。

      第三,会突出上海作为艺术品交易平台的作用,佳士得会带来国际性的客户与人才,有助于上海成为艺术中心。

      问:你对佳士得的首拍怎么看?

      答:这次首拍,佳士得没有作为纯商业性的活动,而是重在包装品牌。他们利用高超的公关能力,完成一次绝好的市场推广。作为跨国企业的分支机构之一,佳士得上海公司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产生效益。我们也可以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

      问:你关注上海自贸区吗?

      答:当然很关心。现在具体条例还没有出来。文化是个生态圈,自贸区相当于境外的性质,对内地公司而言做起来有难度,但对佳士得而言,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市场,则会更顺畅。相信上海自贸区建成后可以激活市场,如果有空间,我们也会参与。

      问:你怎么看佳士得、苏富比进入内地?

      答:中国拍卖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已经度过了童年时期,进入了青春期,从客户与市场的争夺,升级到品牌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如佳士得就从泓盛挖走人才,说明内地也有好的人才。反过来,佳士得的人才我们也挖。

      问:你对这种竞争的结果有何预期?

      答: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内地会遇到的问题:能否接地气?有的也会灰溜溜地离开,如IT产业中的eBay,Yahoo,Google等。如果佳士得、苏富比也这样,也会被这个市场所抛弃。中国内地的相关法律、规则、市场与行业生态环境等非常独特。如佳士得与北京永乐的合作,曾经引人注目,最后无声无息地关门结束。对他们、对本地企业都是挑战,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要远大于本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