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互动
  • 7:研究·宏观
  • 8:艺术资产
  • 9:艺术资产
  • 10:股市行情
  • 11:市场数据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岭南画派传人周波:
    还原“生活”之美
  • 墨与色的交响——陆春涛的水墨艺术
  •  
    2013年9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资产
    岭南画派传人周波:
    还原“生活”之美
    墨与色的交响——陆春涛的水墨艺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岭南画派传人周波:
    还原“生活”之美
    2013-09-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曾立志自誓“不到七十不办展览”的岭南艺术家周波,终于在“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应誓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自己在京的首个个展。

      师承岭南画派,曾受教于关山月、黎雄才,人物画则直接师从阳之光的周波,无疑是岭南画派的传人。他继承了岭南画派“直面对象、强调写生”的创作方法,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以诚挚的双眼,撷取生活中至美至善的一点真,再用自己的画笔活泼泼地描绘下来。

      ⊙记者 曹原 ○编辑 陈羽

      

      曾立志自誓“不到七十不办展览”的岭南艺术家周波,终于在“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应誓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自己在京的首个个展。

      师承岭南画派,曾受教于关山月、黎雄才,人物画则直接师从阳之光的周波,无疑是岭南画派的传人,作为广州美术学院最早的学生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周波也一直担任着广州美术学院教育的中坚力量。

      笔墨当随时代

      虽然一直赤心在学校专注传述国画教育,但周波的名字对于早年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早在1960年,周波在广州美术学院附中的毕业创作《北京的声音》发表于《人民日报》以后,便引起广泛关注。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以后,他与伍启中合作的连环画《杨健生》入选全国美展,1974年与林墉等人合作的连环画《西沙儿女》再次入选全国美展……自那时起,周波与众多师门英才联手创作的作品都纷纷入选全国美展,并赴国外展出。而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个人创作作品《变不了天》、《到广阔天地去》更是让周波的中国画刻上了较深的时代烙印,带有重大主题的创作成为周波早年的艺术主题。

      的确,笔墨当随时代,对老一辈国画艺术家来说,这更是金科玉律。从知青的集体记忆中出来后,周波仍是生活的追随者。如在1983年的作品《牛伯图》中,周波将西方素描的技法融入现代中国画的表现体系中,借鉴了中国民间年画、剪纸等艺术中,对黑与白、实与虚的处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周波的一批描绘生活中摆摊、琳琅满目的百货商店等场景的作品中,更是可以看出艺术家对日常场景的直取,岭南街头的生活景象在艺术家的笔下再现,跳跃的色彩和欢乐的气氛正是凸显出周波乐观的生活态度。看似随意的线条甚是流畅,岭南画派的基础之上,周波作品中的颜色常现不难见汉唐壁画中的鲜艳,并有一种民间艺术的强烈对比。

      

      

      

      

      

      

      

      

      

      

      

      

      

      

      

      

      

      

      还原生活之美

      而继2008年在广东美术馆的个展以后,这次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再次以“生活”为主题,“用画面来咀嚼生活的滋味”是周波的艺术创作经历了几十年的沉淀后,对生活真实、鲜活面貌的还原。带着老一辈艺术家对现场速写的尊重,周波同样是通过自己对生活中各式场景的直取和现场速写而入的画稿,画面中生活逼真原型的真切感受表现出实则是艺术家对生活或淡泊、或质朴的态度和向往。

      出于对现场速写的尊重,近距离体察和记录民风民俗成了周波的工作之一。2007年,已经年近70的周波在家人的陪同下到西北藏区写生长达一个月。出于对现场速写的尊重,近距离体察和记录民风民俗成了周波的工作之一,在他的《藏族青年》和《草原好兄弟》或《藏女》中,没有藏区人民的苦难和艰辛,更多的是当地村镇市人们街头的日常生活,当地老百姓之间的嘘寒问暖和家长里短。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说:“退隐学院、埋首教学的周波先生秉承岭南画派传统,继续在艺术之路上下求索。他继承了岭南画派‘直面对象、强调写生’的创作方法,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以诚挚的双眼,撷取生活中至美至善的一点真,再用自己的画笔活泼泼地描绘下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写意人物画;岭南画派‘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革新主张也在他的作品里得到鲜明的体现,仅以色彩为例,他就曾远赴敦煌,揣摩壁画色彩,也曾对日本绘画设色艳丽而沉静的特点深入研习。周波先生的笔法简练而富有张力,设色典雅活泼。最为难得的是,他的艺术总是和生活里最为鲜活的那一份意趣紧紧相连。这份鲜活完完整整地保留下来,就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于细微处记录了我们社会进步发展的点点滴滴,却又诙谐自然地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记忆。”

      逆势上扬的岭南画派

      作为中国近现代书画六大画派之一,岭南画派是海上画派之后崛起的最成体系、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它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但又创制出有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的新格局。但从多份市场报告可见,这样一个画派所占的市场份额却很小。

      某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数据显示,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的高奇峰的作品在“岭南画派”中的价格指数最高,为22.4万元/平方尺,却只是“金陵画派”傅抱石作品的1/16。黎雄才的作品在“岭南画派”里是在市场中最受欢迎的,总成交金额为2.64亿元,却只是“京津画派”齐白石的1/16。“岭南画派”中关山月1958年作的《山村跃进图》最贵,成交价为3584万元,却不足“海上画派”张大千《嘉耦图》的1/4。

      虽然发力的时间和发展的速度都低于京津画派和长安画派,但是进入2010年后半年以后,近当代中国画市场受经济环境影响之时,岭南画派却在市场的发展中有了一些新的起色,特别是在进入2011年以后,岭南画派的市场拉升发展态势在整个市场遇冷的对比下表现格外明显,岭南画派艺术家的作品不降反涨的行情下,拉动了整个岭南画派板块市场的板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