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信息披露
  • B2:专版
  • B3:股市行情
  • B4:市场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国债预发行拓展国债期货套利空间
  • 平安健康险困局中谋突围
  • 权益类产品业绩大比拼 前三季度公募基金取胜
  • 私募加入佣金战
    突破万三“底线”
  • 期货公司进驻自贸区求突破
  •  
    2013年10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国债预发行拓展国债期货套利空间
    平安健康险困局中谋突围
    权益类产品业绩大比拼 前三季度公募基金取胜
    私募加入佣金战
    突破万三“底线”
    期货公司进驻自贸区求突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平安健康险困局中谋突围
    2013-10-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蕾 ○编辑 孙忠

      ⊙记者 黄蕾 ○编辑 孙忠

      

      近年来健康险业务被视为打破人身险行业增长乏力瓶颈的重要突破口。但由于没有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无法实现与医院联网,诸多因素导致国内健康险业务依然蹒跚前行。

      但艰难中不乏守望者。“一方面我们在期盼‘顶层设计’的出炉,另一方面我们自身也通过产品和渠道创新来寻找出路。”作为首批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平安健康险董事长陆敏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独家专访时吐露了艰辛的突围之路。

      在社保目录外找出路

      “国内基本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有健康险业务,但多是和社保保障平行的保险产品。而我们的差异化定位是中高端业务,即社保目录覆盖之外的健康保障。”在陆敏看来,商业健康险的“蛋糕”,应该是在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不到的地方,或从人群上已经覆盖,但在程度上有所差别。

      中国健康险“蛋糕”虽然很大,但开拓难度更大。陆敏直言,“由于保险意识薄弱及缺乏政策推动等因素,整个市场还处于起步耕耘阶段,加上健康险经营风险较高(无法与医院实现联网系统对接,导致较难控制医疗费用风险,赔付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我们必须要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这主要体现在产品服务研发、风险控制及销售渠道上。借助外资股东南非健康险巨头Discovery的经验,平安健康险将于10月中旬推出二代“健行尊享”医疗保障及健康促进组合计划,并于年底启动疾病代码化理赔系统。一方面以引入国际上流行的“健康管理”体验来提高产品吸引力,另一方面则于无形中达到控制赔付率的目的。

      事实上,其他健康险公司也曾尝试过中高端客户群的定位,但由于缺乏渠道而草草收场。陆敏向记者坦言,平安健康险之所以能坚守这个差异化定位,关键原因就是借力平安集团的交叉销售。据他透露,平安健康险产品的销售基本都来自于平安人寿、平安养老险等兄弟子公司。同时,“我们也在探索新的销售渠道。”

      陆敏口中的“新渠道”,具体是指网络直销,即行将推出业内首款专供网上投保的高端医疗险产品。“车险电销、网销的成功,为其余险种打开了渠道创新的空间。从日常购买行为看,高端人士善于辨析、更具主见,不喜欢被推销式购买行为,因此更倾向于自行研究、自主选择、最后自助式购买模式。”

      冀盼“顶层设计”

      借助于外资股东的产品及风控经验,以及集团交叉销售的助力,平安健康险近年来保费收入每年都在大幅攀升。陆敏透露,“前年保费1.3亿元,去年保费2.1亿元,今年前9个月的保费已经超过了去年一整年。”

      虽然保费一直在增长,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陆敏仍时刻感受到市场开拓的艰难:政策支持不足、产品结构单一、医疗信息难以获取、经营风险居高不下——商业健康险的盈利及规模拓展已经成为行业性难题。

      整个行业都在呼唤顶层设计的出炉。陆敏认为,应该有一个全面的医疗保障体系设计规划,在这个体系之下,谁干什么、负责什么,然后还需要一些配套政策。“其中最关键的是税收优惠政策。”

      陆敏的建议是,可将健康险业务分为三块,第一块为政府管理基本医疗保险;第二块为政府指导下的保险公司管理大病保险;第三块就是由保险公司管理涵盖社保目录外的医疗保险。 “在第三块业务上,应当借鉴国外经验,鼓励中产及以上人群走商业保险之路,这样可以节省出更多的资源用于普通民众的医疗保障。”

      “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给予个人购买商业健康险一定的税收优惠。”陆敏认为,有了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可以直接吸引个人投保商业健康险,这是健康险业务摆脱发展困局、突破规模瓶颈的催化剂;另一方面,也能让政府和社会的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从而更好地帮助民众解决医疗保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