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信息披露
  • B2:专版
  • B3:股市行情
  • B4:市场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陈立德:中国式套利方兴未艾
  • 专注纯债追求稳健 银华纯债瞄准信用利差收益
  • 城市的角落
  •  
    2013年10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研究·财富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研究·财富
    陈立德:中国式套利方兴未艾
    专注纯债追求稳健 银华纯债瞄准信用利差收益
    城市的角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城市的角落
    2013-10-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于斐 ○编辑 于勇

      ⊙记者 于斐 ○编辑 于勇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曾经很盛大/把你的阴影落在日晷上/让秋风刮过田野。让最后的果实长得丰满/ 再给它们两天南方的气候/迫使它们成熟/把最后的甘甜酿入浓酒。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 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在林阴道上来回 /不安地游荡,当着落叶纷飞。”——里尔克

      秋日渐浓,寒意顿生,水泥森林里没有悲秋,落叶纷飞亦难成势。季节于城市,大部分时候不过是日历上淡然划过的一页,没有质地,亦没有归处。里尔克的诗大多清淡,但这首《秋日》却是异常的宏大激昂,如同一个寓言,常读常新。的确,在偌大的城市里,孤单的人在一直孤单,而那些被遗忘的也常常一直被遗忘。

      富士康女工的故事以一种噱头的方式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桃色背景按惯例抢了事件本身的风头,主人公亦被抽离变成了茶余饭后香艳的谈资。边缘人物和边缘产业,只有依靠某些灰色的界限才能搏出位;然而作为一种古老的产业,这门生意以特别的方式验证着经济周期。

      不久前《经济学人》上有篇文章一反常态地充满了人文关怀,证明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潮下,特殊服务业这门有渊源的行业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需求供给图式的分析模式一如既往地经济学人范,所有的叙述都是论据,客观专业,或说冷漠疏离。从需求端分析,《经济学人》认为,虽然“食色性也”,但是“食”还是摆在第一位的。在大家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其他不那么重要的需求自然就要靠边了。这个论断的可证性极弱,人类历史无数次地证明了,吃不饱肚子通常情况下不影响繁衍后代。而且这也无法证明为什么高端市场比如“应召女郎”这个细分项业务也萎缩了的事实。

      此外,新技术带来的冲击显然更严重。

      互联网的技术进步一直以来就是由色情行业推动的。而现在,分辨率的提高和真实度的大幅还原已经把相关受众都惯坏了,他们四肢懒动,不愿出门也不想付钱。

      重点其实还是在供给端。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让很多女性做起了“兼职”,市场竞争环境恶劣,于是价格也因此越来越低。据从业人员描述,不仅价格大幅下降,而且生意降幅也超过了50%。这项历史悠久的职业,已经越来越难以做到养家糊口。

      角度的新颖并不能避免逻辑的俗套,所以全文结论是英国色情行业的衰退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英国兼职市场的动荡不景气,这些不幸的从业者不得不为了更少的回报承受更大的风险。

      在这个分析中,宏观权利机制下的个体行为一如既往地被高度简化,而公众所谓“客观”的透视也许不过是造成了真相的误读。特殊群体的经济能力上的脆弱和生活方式的异化总是能短时间占据舆论的焦点,却鲜少能形成政治力量。对于这些边缘人群,或说边缘产业,可以做得太多,但能做的似乎又太少。 一则主流的解读往往并不客观,二则这些游离在角落里的人群固有的不安全感造就的是另类的信任交流模式,他们的模式并不能转化成可以“博弈”的话语权。于是,边缘经济常常转化成地下经济,被遗忘但却存在感十足。

      这些地下经济有自己的逻辑,譬如这些年在全球略有复兴趋势的帮派势力证明了“部落经济”的兴起,不失为良好的人类学样本。市场野蛮增长的力量在地下经济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此轮经济危机让我们见证了“大政府”的再次复兴: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双双扭曲让所有人都成了某种程度上的牺牲品。我们看到了太多宏观的数字,股价随着失业人数翻飞,但那些真实的挣扎却常常被一笔带过。这些人群,他们的营生是如此地脆弱,经济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是一场浩劫。同时他们的存在又是如此强大,在留白的地段生生不息。

      有研究显示,美国经济的复苏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20万亿地下经济的复兴。经济危机或不危机,那1%的人生活方式不会变,也不用改变;而剩下99%的人无法放弃,他们努力终究让经济有了喘息之机。可这边厢的政治闹剧却一再上演,危机时代我们却看不到休戚与共,相反却是有太多岔口的交易游戏。

      专家屡出雷人之语的背后是各种的想当然,因为有些现实的确无法依靠数据和文字想象。这可能并不是专家的错,城市里我们彼此擦肩而过,却通常既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去了解别人的生活,更遑论理解另一种生活方式。灰色变成了一种新常态,以游离淡漠的形态。每个人都成了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