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新闻·金融
  • 6:新闻·市场
  • 7:新闻·财富管理
  • 8:新闻·公司
  • 9:新闻·公司
  • 10:新闻·公司
  • 11:新闻·公司
  • 12:人物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美债危机“绑架”全球央行
  • 楼市“爆竹”
    何时烧到政策底线
  • 券商成国债预发行主力 产品期限有望逐步扩容
  • 中证3年期中高等级
    信用债指数下月发布
  • 上交所国债预发行亮相
  •  
    2013年10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美债危机“绑架”全球央行
    楼市“爆竹”
    何时烧到政策底线
    券商成国债预发行主力 产品期限有望逐步扩容
    中证3年期中高等级
    信用债指数下月发布
    上交所国债预发行亮相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楼市“爆竹”
    何时烧到政策底线
    2013-10-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于兵兵 ○编辑 吴正懿

      

      今时今日的中国楼市,就像一串不断烧向火药口的爆竹。

      “十一”黄金周过后,各地火爆的楼市销售成为热门话题。北京、南京、广州等地屡现“日光盘”,甚至有开发商动用防爆警察维持购房秩序。投资客重返楼市,与饥渴的刚需人群一起,合力推涨销量与房价。

      再看一组统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国内50个城市的月均住宅成交量创下4年来新高,一线城市整体房价涨幅已超过20%。加上回款喜人的开发商争相竞夺土地资源,“地王”势头日益凶猛。

      这一景象在过去十几年中反复出现,但在房地产调控持续紧绷的今天,却别有意味。

      回顾年初,数十个城市公布年度房价调控目标,几乎异口同声将口径定为“和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幅度相适应”。然而,随着多地房价屡创新高,10%左右的居民收入增幅显然已经赶不上房价的一骑绝尘。

      转眼年终将至,地方政府将如何自圆其说?高层是否会有新的政策风向?这个大大的问号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令资本市场惴惴不安,再喜笑颜开的开发商,也会常感到阵阵担忧。

      没错,今天的楼市,就像欢快奔跑在爆竹捻上的火苗,而火药引爆的一天,相信不是楼市泡沫的轰然破灭,而是政策层面对楼市进行全面梳理,并最终显效。

      ■

      今年8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透露,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草案已经开始征求意见,并有望在三中全会前后初露框架。其中,财税、金融、土地制度等,都是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与之相印证,近日有市场消息称,11月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把经济改革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定为调整中央与地方财税体制,而后者,正是困扰中国楼市的最根本因素。同时,集体土地流转等土地创新、房产税等重要税制变革,都可能在年底前有进一步说法。不过,从8月以来的房地产市场表现看,投资热情似乎并未受到上述消息的影响。对于呼之未出的长效机制究竟能给楼市带来多大程度的影响,业内也确实观点不一。

      事实上,新一届政府的房地产思路已然清晰,即稳增长、增供给、助保障、抑投资。回顾近期发生的政策变化:房企再融资有条件开闸、允许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发企业发行债券等,是对保障房的金融支持;个贷收紧和限购从严,是对部分城市投资热的抑制;默许部分城市放松限购,是对房地产这个支柱产业助力于“保增长”的全局考虑。如果说上述政策也是长效机制的内容之一,那么,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事实上已开始部分运作开来。

      若真如外界预测,调整中央和地方财税体制成为三中全会经济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那表明决策层将着手解决困扰中国楼市的根本矛盾。一旦中央与地方财税体制改革定调,意味着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或得到缓解,卖地冲动降温,楼市将真正开始回归正轨。

      当然,房地产兹事体大,利益勾稽极为复杂,上述改革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很多政策本质上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调整,这才是政策出台之所以艰难的根本原因。房地产系列政策的出台,同样如此。”一位房地产业大佬级人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