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宏文
从2013年开始回数3年,是公募基金尤其是大型基金考验最大的时段。但有一只基金以行业近半的换手率,超过80亿的基金规模,独自占据同类基金3年期、5年期的五星级评级。它就是上投摩根内需基金,2013年上半年业内最赚钱的基金(半年盈利17.14亿元),执掌它的是资深基金经理王孝德。
做有责任感的投资
在一个主题横飞的年份里,要坚守价值投资的理念绝不是件容易事,而要管理好大型基金则更难上加难。基金经理往往需要全方位的投资能力:挖掘重点品种的能力;投资组合的整体配置能力,以及长线市场方向的精准判断。唯有这样才能托着巨大的基金规模,一点一点把业绩推到行业前列,而上投摩根内需基金实现了这点。
熟悉基金风格的人知道,上投内需基金的业绩不是靠一两轮热门板块的判断给折腾出来的。它的基金回报主要源自过去几年业绩持续成长的优秀公司的长期持有。
如果把前者风格的基金经理比作“骑着马四处追逐热点”的话,王孝德就是赶着一头头健硕的牛默默的朝着前方挺进的那类人。这样的风格,在短期的一个阶段里确实少了些许风头,但回头看,却稳稳的跑在了行业的前列。
从长期配置的角度看,什么是当前股票投资最重要的选择?
王孝德的看法是行业配置的大方向最重要。
“资金应该投给那些对社会有责任感的行业和公司上。那些真正建筑在老百姓的需求上的企业会脱颖而出,那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行业才具备最大的市场空间和最持久的生命力。”他说。
过去很多年,机构投资圈内都讲究选股要选竞争能力出色的企业、要投资行业模式出色的行业,但在王孝德看来,这中间缺了一个很重要的上层建筑式的判断——是否对社会有良性贡献。
好的企业,除了要有更具业绩成长的各种要素特征外,也需要考察与社会理想、与大众核心利益的相容性。
“有些公司的业绩依托于垄断利益,或是依靠人脉关系获得订单,还有些行业的景气则依赖着公务消费来支撑,这样的业务一定会在某一刻,遭遇经营环境的倾覆性变化。”
这方面王孝德和巴菲特的思想一致,“如果你投资一个资产,归根结底,你是对它的体制有信心。如果你没信心,那就一分钟也不应该投资。”
追随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翻看上投内需的基金组合,过去几年以来业绩持续高成长的好公司:大华股份、杰瑞股份、歌尔声学、长城汽车等历历在目。它们早早地出现在上投摩根内需的重仓名单上。有些公司的第一大流通股东长期被上投内需。比如大华股份,从上投内需持有算起,该股已上涨了450%以上。
显然,在鉴别“中国好公司”方面,王孝德也有着特别的慧眼。
那么,当下的中国市场里,“牛股基因”到底是什么?行业模式?政策扶持?优异的业绩?
“行业模式、财务指标只是结果,要看公司,核心还是要看人。” 他一言以蔽之。“我更关注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和企业。”
而企业家精神中,对中国上市公司成长速度最核心的是两点,一个是创新精神、一个是分享的能力。
王孝德认为,创新精神是目前中国企业长期业绩增长的核心要素之一。以山东的一家电子公司为例,该公司多年以前被认为是一个普通的制造业企业,但上市至今20倍的涨幅证明该公司的实质并非如此。
“事实上,这个公司早就度过了仅靠几个产品打天下的时代了。这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已从产品提升到了创新能力上。”对于这样的企业分析,就不能停留在静态的设备上,必须看到他持续创新后的市场空间。
此外,经营收益的分享能力也决定了成长型企业能否打破持续成长的天花板。
“互联网时代,所有信息都共享了。对于企业而言,上下游产业的盈利情况大家都很了解。员工对企业利润也都了如指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不能唯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要能够有分享的心态。在对待员工、在对待上下游公司,在整合产业链内的全球公司时,企业家的胸襟也很大程度决定了公司发展的高度。”王孝德说。
对于未来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王孝德的抱有很大信心
“虽然人口红利期已接近终结,但中国每年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足够为中国产业升级提供了大批工程师。而这批中国高素质人才的平均薪资只是发达国家1/3~1/4,这足以推动中国的创新企业持续提升其国际市场份额。”
中国的新兴产业将进入“工程师红利时代”。王孝德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