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读图
  • A7:基金·焦点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特别报道
  • A16:基金·海外
  • 全球艺术品市场在九月份开始复苏
  • 长假各艺术区人满为患
    艺术消费成市场推动力
  • 香港“三国演义”:路线之争凸显市场预期分歧
  • “亿元时代”:天价纪录背后的指标性意义
  •  
    2013年10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资产
    全球艺术品市场在九月份开始复苏
    长假各艺术区人满为患
    艺术消费成市场推动力
    香港“三国演义”:路线之争凸显市场预期分歧
    “亿元时代”:天价纪录背后的指标性意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亿元时代”:天价纪录背后的指标性意义
    2013-10-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香港首轮揭示2013秋拍新动向

      上周在香港举办的2013第一轮秋拍,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苏富比在其亚洲主场佳绩迭出,从成交总额到艺术家个人作品拍卖都连创新纪录;中国嘉德与北京保利也各有斩获——嘉德香港新推的“大观——香港之夜”专场与油画雕塑板块的“20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都取得圆满成功;保利香港新推的“中国艺术重要专场”也同样成功落槌。

      香港第一轮秋拍的市场风向标作用因此得到加强,其拍卖结果也更值得解读。《艺术资产》将就此推出系列报道,并以因曾梵志创造新纪录而被舆论称为进入“亿元时代”的当代艺术作为开篇。

      ⊙记者 邱家和 ○编辑 陈羽

      

      随着曾梵志《最后的晚餐》在苏富比亚洲40年夜场拍卖中拍出1.8亿港元的天价,舆论轰动,“当代艺术市场进入了亿元时代”的论调甚嚣尘上。如何解读这个市场信号?让我们回到拍卖现场。

      油雕拍卖节节攀升

      这个新纪录诞生的10月5日,嘉德、保利与苏富比3家拍卖公司同期举行了3场油画雕塑板块的重要拍卖,而拍卖结果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到苏富比的夜场达到高潮,六十多件拍品总估价6.6亿港元,结果总成交额高达11.3亿港元,创亚洲历年来同类型晚间拍卖会的最高总成交纪录。其实,当天另两家拍卖行的油画拍卖也取得好成绩:嘉德香港首次推出的“20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率先举槌,35件拍品取得了总成交逾1.1亿港元、成交率77%的好成绩;随后举槌的保利香港“中国现当代艺术”专场,总成交额达1.2亿港元,成交率约80%。这表明,油画板块本身已经进入活跃期,而新的天价纪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造的。

      曾梵志的新纪录,正如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主管林家如女士所指出的:“对整个市场都是里程碑——因为油画部分没有超过亿元的成交纪录——因此更有象征意义。”她在拍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就作品本身看,其创出拍卖纪录有几个条件:一,有时代象征意义,是表现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缩影;二,这是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的创作时期的作品;三,尺幅上最大。这几个因素的结合才创造了这样的高价,也是天时地利人和。

      

      天价纪录有指标意义

      曾梵志目前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领涨股”。对此,林家如表示,艺术家的创作要看发展趋势。曾梵志不同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上许多让藏家感到失望的同行。他的“面具”虽然备受市场欢迎,但他却已不再重复自己;他的整个阶段性的风格已经改变了,而且创作上的发展相当好,又有国际重要画廊的代理,他整个规划与发展让收藏家感到非常有信心。

      曾梵志的新纪录对市场会有什么影响?中国嘉德油画主管李艳峰一语中的:这对之后的秋拍还是很正面的,有利于树立信心。

      林家如也认为,其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最大影响是信心,因为这两年市场缺乏的就是这种信心。长期以来大家关注的都是价格问题,而这次拍卖价格有了很好的展现。她还强调,信心对于新买家尤其重要,他们可能更多地关注这些成交结果,看到这些成绩会更有信心。

      林家如说:“大家觉得当代艺术市场有泡沫,但我觉得是一个调整期,我从来不觉得是泡沫。好的作品就会有好的价格,这次夜场上,刘野的作品、曾梵志的作品都是一时之选,而呈现出来的价格也充分说明了艺术家的吸引力。我觉得整个市场变得越来越健康:好的作品会有好的价格。一般的作品就是一般的价格。”

      

      用“绘画性”瞄准未来

      说到当代艺术市场的新买家,林家如表示“我们的买家参与的情况还没有统计,但就我个人的观察,目前涌现出一些新藏家。他们都非常年轻,40岁出头,事业有成,该有的物质生活条件都有了,接下来要寻找一些不同的东西。”她认为他们所寻找的东西与老藏家相比会有所不同。她认为拍卖排行榜透露了两个趋势:一方面是知名度比较高的艺术家进入前十名,另一方面许多年轻艺术家如贾蔼力、刘韡等也进入前十名。这表明新买家追捧年轻艺术家,这是因为预算的问题,也是因为画面与创作题材使他们的作品更容易解读。

      不过林家如强调,这些年轻艺术家需要更长时期的观察,因为都没有经过美术史的定位。要看经营他们的画廊的规划、看艺术家本身的创作方向,还有艺术家的心理状态。她透露苏富比正在推“新绘画单元”,关注比较着重绘画性的艺术家。

      李艳峰也对记者表示,嘉德要挖掘“好的当代”。其特征是:不管其多么当代、多么观念,必须是基于作品的绘画性,不能作品的画面经不起推敲,技术含量要高。有很好的技术性的支撑,而不是作品必须靠说才能完成。

      林家如表示:“其实我也不在乎别人怎么做,大家一起来推动这个市场,更多的声音会有更多的关注。”不过从两大公司当代艺术主管的共同兴趣看,绘画性无疑是市场未来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