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财富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信托业创新求解土地流转难题
  • 广交会参展企业罕见减少
  • 网上跨区开户试点推行
    区域分化格局嬗变在即
  • 价格发现功能成国债预发行亮点
  • 基金四季度青睐“政策红利”
  •  
    2013年10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信托业创新求解土地流转难题
    广交会参展企业罕见减少
    网上跨区开户试点推行
    区域分化格局嬗变在即
    价格发现功能成国债预发行亮点
    基金四季度青睐“政策红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价格发现功能成国债预发行亮点
    2013-10-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利率持续走高,交易机制有待完善

      ⊙记者 王媛 ○编辑 孙忠

      

      受债市环境和多种因素限制,本月“诞生”仅三日的国债预发行虽然交易不温不火,但记者从采访中获悉,一些机构对国债预发行的兴趣较浓。

      “我们也在内部探讨过,预发行有利于国债价格发现,对机构而言,可以提高预见性,在国债发行前也有利于资产配置或切换。”某险资债券投资经理这样对记者说,虽因一些条件限制目前暂未参与,但对国债预发行交易兴趣甚浓。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短期内国债预发行成交量有限,但其价格发现功能值得肯定。由于本着稳妥起步的原则,试点初期的相应制度设计可能比较严格,呼吁未来相关交易制度能根据市场反馈而进一步完善。

      

      价格发现功能改善成亮点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9月份CPI为3.1%,大幅超过市场预期,带动国债收益率上升,7年期国债的成交收益率大幅跳升。受现券市场影响,7年期国债预发行交易的收益率也继续走高,收盘收益率为4.04%,比上一交易日上升了3.5个基点。

      再将时间拉长至过去三个交易日来看,相较于国债期货成交量的萎靡和债市现券市场的弱势,交易所国债预发行三日来虽累计成交金额仅为2.2亿元左右,但可谓平稳开局,较好的实现了价格发现功能。

      以昨日为例,收盘时,国债预发行最优买入价4.05%,最优卖出价为4.03%,买卖价差2个基点。而最新7年期关键期限国债130015的最优买价4.04%,最优卖价位4.075%,买卖价差为3.5个基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预发行的价格发现功能还是值得肯定的。”一位参与国债预发行交易的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交易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事实上,从海外成熟市场来看,国债预发行交易相对比较活跃。市场人士指出,相对于境外成熟市场国债预发行交易,目前我国国债预发行制度交易之所以不活跃,主要是在以下三个方面受到了影响。

      其一、国债预发行交易时间短。目前,国内规定国债预发行交易仅有四个交易日,交易期间较短,交易后马上进入结算交割流程,一方面交易缺乏连续性,影响市场机构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导致预发行交易的现货属性还比较强,衍生品的属性难以发挥。

      其二、国债预发行交易截至国债招标日前一天,国债招标日起不能进行预发行交易。在此背景下,国债承销团成员在国债招标中未能中到足够国债,缺乏主动的平仓手段,被动进入卖空违约处置流程,承销商违约风险较大。

      其三、我国国债预发行的保证金比率较高。在海外市场上,国债预发行交易一般基于双方信用,不收取保证金。而目前,我国的国债预发行交易的保证金比率初步定为10%。

      “这一保证金比率不仅比国外明显偏高,也显著高于最近推出的国债期货采用的2%的保证金水平,无形中增加了市场参与者的成本。”上述市场人士表示,未来在国债预发行试点过程中,若这三个方面的限制因素能够逐步消除,预发行交易则有望成为一个较为活跃的利率交易品种。

      记者从参与此次国债预发行交易的市场人士处获悉,在国债预发行试点初期,相关监管部门本着稳妥起步的原则,相应制度设计比较严格,虽然相对比较保守,但未来仍留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相关交易制度有望根据市场反馈意见,而进行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