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金融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上证观察家
  • A3:评论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人物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迟来的诺奖与有效市场理论的沉浮
  • 万福生科退市不缺规则只缺态度
  • 迪威视讯究竟虚增了多少营收
  • 亟待政策性住房金融破解“房贷荒”
  • 在阿里与港股规则
    摩擦的背后
  •  
    2013年10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评论
    迟来的诺奖与有效市场理论的沉浮
    万福生科退市不缺规则只缺态度
    迪威视讯究竟虚增了多少营收
    亟待政策性住房金融破解“房贷荒”
    在阿里与港股规则
    摩擦的背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万福生科退市不缺规则只缺态度
    2013-10-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允峰

      ⊙李允峰

      

      随着近期有关股权转让与资产注入的消息传出,停牌多日的万福生科引发了市场“摘帽”、“退市”之辩。有市场人士判断,如能顺利着手相关操作,万福生科最终可能逃脱退市命运。但也有权威人士估计,财务造假作为较为严重伤害资本市场的行为,依照创业板严格的退市制度要求,万福生科退市将是大概率事件。

      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也已推行很久了,并不缺乏各种严厉的措施。但遗憾的是,至今却鲜有上市公司最终被退市。涉嫌欺诈上市的绿大地,财务造假的万福生科等公司都没有步入退市程序。恰恰相反,不少问题公司事后还因重组而摇身一变为市场追逐的对象,比如绿大地,眼下正忙着重组停牌等待新生。正因为如此,造假现象非常恶劣的万福生科才让不少人认为其退市可能性并不大。

      在沪深股市,这些年来对上市公司欺诈上市和财务造假的追查不可谓不严,可问题是屡治不愈甚至欺诈、造假愈治愈烈。可以说,造假和欺诈上市公司的退市不缺规则和制度,只缺动真碰硬的态度。换言之,以缺乏规则作为让垃圾公司继续充当不死鸟,显然已经不再让投资者信服。

      沪深股市正在推进IPO的新一轮改革,与之相对应的是,要提高IPO的质量,严格退市制度和退市程序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两者相辅相成。不妨看看美国股市的严格退市程序。只要符合退市标准,美国的证交所就能依据标准启动相应的处理程序, 如果没有上市公司对证交所裁决持有异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一般不会干涉。而且,如果证券交易所认定某一上市公司有被停牌的必要,马上就可以进入退市程序。因为启动退市程序,已被视为证券交易所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 可以说, 进入退市的效率是很高的。

      而在沪深证券市场上, 《公司法》规定了退市决定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做出, 证券交易所只是退市程序的落实者。由此可见, 如果不把上市公司退市权力赋予交易所,在退市制度的执行效率上会大打折扣。笔者因此建议,作为沪深证券市场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先把公司上市和退市的权力转至沪深证券交易所,这既能更有利于促进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步伐,也能提高退市制度执行的效率。此外,退市制度执行不力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当下我们的退市制度中依然有太多富有弹性的地方。退市标准的模糊性,决定了退市程序在操作上的弹性, 而这种弹性使得一些劣迹斑斑的上市公司最终躲过了退市的惩处。

      还有一些非市场性的退市难的原因,市场各方其实也都心知肚明。就以不少央企和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来说,由于多年来管理制度或者技术手段的落后,导致公司亏损的不在少数,但因为国有股的性质,一旦启动退市程序,将会造成国有财产的流失,退市也就搁置了起来。中国远洋是沪深证券市场最大的亏损户,但即便如此,多数投资者都不会认为会有退市的可能。

      退市制度的改革与执行,特别需要管理层动真碰硬。一是规则上动真,抓紧把有弹性的制度改成刚性的制度;二是态度上碰硬,凡符合退市条件的坚决退市,不留余地,绝不让失去诚信的上市公司继续在证券市场逍遥自在。

      (作者系山东高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