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那些隐藏在幸福方程式中的密码
  • 让经济学
    回归“人”的本质
  • 未来还有多少国人能尽孝——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四十六
  • 文化内核决定行为方式—— 国学与现代资本市场漫谈之四十四
  •  
    2013年10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专栏
    那些隐藏在幸福方程式中的密码
    让经济学
    回归“人”的本质
    未来还有多少国人能尽孝——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四十六
    文化内核决定行为方式—— 国学与现代资本市场漫谈之四十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文化内核决定行为方式—— 国学与现代资本市场漫谈之四十四
    2013-10-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国旺

      文化内核决定行为方式

      —— 国学与现代资本市场漫谈之四十四

      资本市场讲究平等关系的“股权文化”,与中国传统等级文化有不小的冲突。我们需要催生一种中国历史文化、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互融合,与世界资本市场规则相通的“通用语言”。

      □李国旺

      从意识层面看,汉字确实是影响中国投资者行为的表层大众文化因素,是中华文化基因的外在载体或表达媒介;从无意识层面看,《易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在基因,是影响中国投资者决策行为的深层历史文化内核,先验地左右着各路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和投资选择。因此,在特定时空或行情背景下,处于不同位置的投资者都在同时为闪电图所左右而放弃理性,形成从众效应和共振效应。非理性投资者的从众效应和共振效应造成的市场估值错配和供求失衡,理性投资者如能利用这种失衡趋势,或许就能把握在适当的时间周期拐点,进而踏准市场由失衡极点向均衡点转换过程中的投资机会。

      诚信是市场发展的基石。中华传统文化反复告诫,身正(位置好)则吉,心贞(心态好)才吉,诚信投资则吉祥,即投资主体在动态博弈过程中,好位置(低估值)很重要,好心态(不盲从)很重要,要想在博弈中取胜,诚信更重要。只有诚信者,才能在投资中逢凶化吉。中国资本市场出现各种的乱象或困局,多因相关利益主体缺失“诚信”所致。在缺乏诚信的市场,照抄海外的各种理论投资,往往事与愿违;为了回避风险,投资者只有集体选择短线操作。

      当然,最危险的场所,也是最安全的所在。遇到最困难或最大风险之时,往往是境况转变之机,投资者如能掌握智本创新论,去研判哪些能通过资源、政策、管理、科技、产品 “六维”创新的行业或公司,如果这些行业或公司能通过金融创新,实现从科技创新到金融创新,从产品创新到产业创新的大转变,就有可能将投资的大困局转化成盈利的新棋局。

      但是,投资者最后的成功,不仅要找到好行业与好公司,还要找到好的进出时间。不同时间结构对不同的行业与公司有不同影响,也与心理周期、情绪周期、产业周期、市场周期等周期集合之间存在成相互作用和相互强化的关系。投资者在对的时间周期内选择对的行业与公司,并做对的动作,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周期集合体对投资者的反作用依次展开,投资者在不同阶段受不同周期的作用,因此,要认真处理周期集合体的不同位置的作用,抓住时机,实现目标。

      周期集合体有时发挥共时效应作用,会产生即时的共振影响,投资者只有重视周期集合体出现的共时性共振作用,才能避免判断失误和行为偏差而加重危机。股市中共时性的许多因素和条件,既有客观的,又有主观的,既有外部的,又有内在的,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可能出现不同投资者在集体无意识作用下的共振效应,从而扩大了市场的震动幅度。

      集体无意识主导下的共时性集体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在今天的网络通信技术条件下,将产生比过去更大的非理性力量,行情的高度或低度都超过线性的计量模型的统计范围,还经常将行情周期打乱。

      由于受同时性和历时性的双重作用,投资者的行为不仅受共时性中某个具体事件的影响,而且还受人类历时性历史记忆的因素影响。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中国人理性的精神结构和情绪化的心理结构存在一种内在的错配,这使得冲动时时为市场规范所约束,而一旦强制性的外在法律规章规范被心理群体破坏,共时性的不负责任的非理性行为将大行其道。

      经济领域多维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博弈平台,类似于气象学中的蝴蝶效应。资本市场中的“蝴蝶效应”具有两个特点:共时态的模糊性,市场中博弈各方的立场不明确、力量、阵线交错互换难以分辨;历时态的随机性,共时态的博弈,使各方均无法保证实现预先设定的结果。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市场的一体化以及金融市场信息传播的不对称,强化了国际金融动荡的“蝴蝶效应”,国际金融市场局部的风吹草动,往往会引起中国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

      资本市场的历时性与共时性,是人类文化的两个基本性格,两者的统一,才能合理的解释中国投资者各行为主体的特别现象。如此看来,投资者必须在中国文化精神的动态历时性过程中,去分析主体行为形成的复杂背景。

      由于自然和人类社会经济交错运动的复杂性,多维动态竞合中的投资者容易进入集体无意识状态,进而产生共时性的心理行为。在几千年的专制传统影响下,国人的上下等级服从观念根深蒂固,服从权威产生的顺从心态、从众心态及从众行为渗透到行为主体潜意识中,所以资本市场讲究平等关系的“股权文化”,与中国传统等级文化有不小的冲突。中国当代学者,需要在总结、扬弃的历史过程中,推动符合现代化、国际化的中国股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使中国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融合,由此形成既是中国特色的,又与世界资本市场的规则相通的“通用语言”。 (作者系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