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广告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市场
  • 7:互动
  • 8:艺术资产
  • 9:A研究-宏观
  • 10:股市行情
  • 11:市场数据
  • 12:专版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利率市场化改革从哪里迈出关键步伐
  • 推进利率市场化的
    改革方向
  •  
    2013年10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9版:A研究-宏观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A研究-宏观
    利率市场化改革从哪里迈出关键步伐
    推进利率市场化的
    改革方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利率市场化改革从哪里迈出关键步伐
    2013-10-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眼

      收到赵建军的文章时,央行还没有表示要推出大额可转让存单(CDs)。而在赵先生看来,这是走向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手段。他建议应合理设计大额可转让存款的期限结构,可先从大额长期可转让存单开始,逐渐扩大至其他期限结构。他的想法估计也是很多人的心声。可喜的是,10月16日,央行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中提到了这个问题。发言人表示,将在条件成熟时发行面向企业及个人的大额存单,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的市场化定价范围,稳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看来,有关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性动作就要来了。

      ——亚夫

      ■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仅剩下存款利率尚未放开,存款利率市场化实质上则是要发挥资金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形成市场化的利率定价体系。这与当前对商业银行存贷比约束、信贷规模控制以及信贷政策导向等存在一定矛盾。

      ■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坚持“存款立行”,负债中存款占据了极大部分,因此在利率市场化下银行吸收存款能力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极为明显。在缺乏有效的流动性风险与市场风险管理技术的情况下,极有可能使银行的经营陷入困境。

      ■在商业银行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放开存款利率首先需要解决当前金融监管体系中一系列非市场约束问题。而改变现有的约束手段意味着巨大的改革风险。如果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骤设计不合理,会给银行经营带来重大影响,一旦造成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将不可避免地使利率市场化改革陷入困境。

      

      □赵建军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经过金融经济危机后的短暂停滞,近期又再次成为改革的热点。2012年央行扩大了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这被认为是在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上做出的重要尝试。今年7月下旬开始,央行宣布全面放开贷款利率,虽然从之前各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利率浮动水平来看贷款利率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定价,但是本次全面放开贷款利率无疑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节点,反映了中央对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决心,也为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积累了经验。

      从目前信贷市场中利率定价情况来看,除小额外币存款设立利率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涉及利率下限外,制约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主要在于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这表面上来看仅仅是存款利率的放开,其实质上则牵一发而动全身,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远不止利差收窄、收入下滑等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坚持“存款立行”,负债中存款占据了极大部分,因此在利率市场化下银行吸收存款能力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极为明显,在缺乏有效的流动性风险与市场风险管理技术的情况,极有可能使银行的经营陷入困境。

      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的情况来看,除了个人住房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下浮外,其他各项贷款均执行基准利率或基准利率上浮定价,贷款利率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定价,近期央行宣布全面放开贷款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水到渠成的结果。但是对于存款利率而言,除几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外,其他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一律按照基准利率上浮1.1倍,存款利率一浮到顶意味着在当前国内银行金融体系下,存款在银行经营中被赋予了远超其负债属性的功能,存款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流动性管理以及利息收入密切相关。

      在商业银行进一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放开存款利率首先需要解决当前金融监管体系中的一系列非市场约束问题,改变现有的约束手段意味着巨大的改革风险,如果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骤设计不合理会给银行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一旦造成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将不可避免使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拖入困境。

      

      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困境

      利率市场化隐含的逻辑是利率由市场上资金供求关系来决定,依靠市场达到金融资源有效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目的。但是利率市场化并非完全放任资金自由流动,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比较成功的国家大都经历了较长的过程,伴随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与直接融资范围的扩大,逐渐形成了完备的市场竞争环境而得以完成。

      对于我国当前而言,尽管除存款利率外,其他金融产品的利率定价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定价,但是国内金融市场机制不完善,限制了企业直接融资的可能,大部分企业融资依赖银行贷款,极大增加了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国内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定价大部分处于上浮水平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商业银行在贷款利率议价上较具优势,理论上只要获得稳定的负债来源,商业银行具有极大的发放贷款动力,但事实上由于央行信贷政策和银监会对银行存贷比考核的要求,限制了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能力。具体来看,当前制约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按照日均存贷比监管要求,商业银行需要按照存贷比监管指标匹配与贷款余额相应的存款,同时央行还对各商业银行通过下达信贷规模进一步限制各商业银行新增贷款规模,而信贷规模水平又与各商业银行的上年度贷款规模执行情况、存款余额等指标挂钩,这导致银行要想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多的吸纳存款,这潜在的加大银行之间对存款的争夺,也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埋下隐患。

      一旦放开存款利率,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引发恶性竞争的可能极大,在当前各商业银行利率定价能力差异较大,金融产品定价模型发展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一些定价能力弱的银行极有可能陷入经营困境,甚至会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

      二是受限于当前银行存款基准利率由央行制定,商业银行在存款、贷款两端都受到监管部门的约束,存贷利差近年来受央行利率政策影响呈逐渐收窄的态势,相对拉低了银行整体的净息差水平。

      在当前存款利率较低的情况下,付息水平较高的理财产品对银行存款的替代性较为明显,银行通过创设发行理财产品将理财资金集中在表外,通过将理财资金用于收益较高的债权工具来补偿理财资金较高的付息水平。

      其中理财资金中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的部分,常见投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城投债与房地产贷款等信贷政策限制领域,导致部分存款与贷款的异化,产生所谓“影子银行”的问题。

      影子银行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利率市场化的客观需求,反映了金融资源配置在宏观调控政策导向与市场资金需求之间并不重叠,在能保证投向领域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在对待处理银行信贷体系外的影子银行问题,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放任自流。如何做到平衡影子银行体系与信贷体系的金融资源配置,是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亟须解决的重要难题。

      三是国内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形成的“存款立行”理念根深蒂固,甚至在央行和监管部门中也是长期秉持这一理念。“存款立行”属于理论形成较早的负债管理理论,从主流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发展沿革来看,当前国际范围内的大型商业银行大多采用更为合理的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理论,更多体现了主动负债的作用。

      国外大型商业银行负债中存款的比重较之国内商业银行大大降低,银行能够通过同业拆借甚至离岸市场拆借进行主动负债管理,极大了扩大了资产负债管理的灵活性,也为银行创造了流动性。但与国外银行所处的环境不同,国内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金融资源不能实现市场化配置,同时汇率政策在资本账户仍然受到管制的情况下,无法在国际金融市场拆借价格更低的资金,从利率平价理论上来讲,对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

      综上所述,从当前国内的情况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似乎陷入了各因素相互制约的困局中。

      在管理理念上,由于长期秉持的负债管理思维,相当程度上监管部门认为存款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基础,存款被认为是更为稳定的负债来源,同时还为资产业务提供较低的资金成本和期限错配水平,因此存款在当期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放开存款利率,各商业银行之间争夺存款造成恶性竞争不可避免,在基准利率体系、利率价格传导机制与银行退出机制都未建立起来的环境下对银行体系特别是中小银行的冲击后果将无法评估。

      如果维持存款利率管制,在持续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货币供给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将进一步导致存款与贷款功能异化,导致部分资产与负债向表外转移,造成信用风险积累,也给执行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带来一定困难。

      

      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所需条件

      “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虽然仅剩存款利率未放开,但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所呈现的问题,使得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面临诸多掣肘。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首先要有满足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环境,当商业银行真正形成了具有稳定期限结构的利率定价体系,信贷市场与非信贷资产之间的利率价格传导机制真正完善起来,以及整个银行体系的风险防范与退出机制建立起来后,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首先需要建立具有稳定期限结构的利率定价体系。当前国内银行的金融产品利率定价存在于两个不同的定价体系:信贷市场利率定价体系和资金市场利率定价体系。银行在资金市场已经建成了以Shibor为基准利率的市场化利率定价体系,形成了完整的利率期限结构和利率传导机制。

      但对于信贷市场而言,存款利率定价围绕央行基准利率浮动,各项存款分期限各自围绕基准利率浮动。由于不同期限之间利率定价水平的固定,限制了不同期限存款产品之间的套利,没有市场化的利率期限结构,无法使得资金通过在不同期限的利率套利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当前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中,资产项下随着贷款利率的放开,同业资产的比重逐渐上升,在各项贷款与同业资产间开始逐渐形成具有期限结构特征的收益率曲线,但负债项下由于各银行存款占据了负债的绝大部分,主动负债比重较小,制约了存款与核心负债之间的利率传导能力,而存款的期限结构基本上与央行一致,没能形成市场化的利率收益率曲线。

      其次,需要商业银行具有独立的利率定价能力。当前不同类别的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水平差异较大,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经历股份制改造、现代银行流程再造之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基本形成了现代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也日趋完善,在利率管理方面上也有着组织架构、机制设计和管理系统等方面也较为完善。而中小城市商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等机构的定价方法仍较为粗放,许多银行利率定价主要依靠经验,尚未引入和使用定价模型。

      从各商业银行各项资产负债总体定价情况来看,大型商业银行主导了当前银行体系中的利率定价,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在利率定价上处于被动地位,特别在存款定价水平上,大型商业银行在关键利率上的浮动水平并未达到浮动上限,而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均一浮到顶,反映了当前存款利率定价还较为粗放,银行的成本与财务约束影响不足。

      存款利率的管制使得商业银行面临越来越大吸收存款压力,“影子银行”的发展增加了吸收存款的成本,也加大了商业银行存款定价的难度,近年来各银行大力发展理财产品规模,对存款定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面对资产业务增长的需要,商业银行存款需要承担效益、合规和流动性等多重职责,其利率定价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确定。

      第三,需要商业银行形成利率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监测与管理机制。国内银行体系长期以来在分业经营、利率管制的环境下,利率变动的范围主要受到银行利率政策影响。围绕央行发布的存贷款基准利率浮动,虽然保证了银行能够维持一定的利差水平,但也导致银行对利率变动不敏感,缺乏足够的利率风险意识。因此,当前银行风险管理主要侧重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对利率风险的认识不够充分。

      随着近年来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按照风险管理与资本监管的要求划分银行账户与交易账户,交易账户项下资产均为按市场价格计价。由于市场利率波动较大,各商业银行通过引入国外较为完善的交易与风险管理系统迅速的形成了利率风险管理的监测与管理机制。这从侧面反映了利率市场化对利率风险管理的迫切需求。但银行账户下的利率风险管理手段仍然较为粗放,银行主要根据利率敏感性风险敞口进行定性的管理。

      按照银监会对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要求,涉及利率风险的核心指标仅利率风险敏感度一项,利率风险管理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贷利差收窄,传统较为粗放的利率风险管理手段将对利率风险的精细化监测与度量能较弱,各银行需要增强利率风险意识,结合本行实际探索利率风险模型构建,提高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第四,需要具备面对存款利率市场化冲击的应对机制。从各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之间竞争加剧,利差收窄,银行盈利能力整体下滑。利差收窄促使银行更激进策略的错配资产负债获取更高收入,但也给银行经营埋下隐患。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美国每年约有200家银行倒闭破产,在拉美等国家,中小银行几乎全军覆没。

      目前我国存款利率受到央行管制,客观上保证了各类银行大致相当的负债成本,也保证了各类银行能够在较稳定利差范围内持续发展。一旦放开存款利率打破了目前这种局面,极有可能将定价管理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经营拖入困境,因此,在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建立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减小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

      除此之外,建立金融机构退出机制还对抑制银行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有重要意义,当前各类银行的经营都由隐性国家信用提供担保,一些地方性金融机构在缺乏有效风险控制条件下大量开展票据、信用证等中间业务,在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同时也积累了信用风险,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将促使各类银行重视业务风险与收益的均衡性,保证金融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