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静候改革信号
    定调投资方向
  • 基金投资新命题:潮退何方?
  •  
    2013年11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基金·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基金·市场
    静候改革信号
    定调投资方向
    基金投资新命题:潮退何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投资新命题:潮退何方?
    2013-11-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又一次,基金的投资,走到了十字路口……

      当成长股的投资热潮退却之后,基金经理们开始思考,什么会成为下一个配置对象?

      那些趴在底部的蓝筹股,会不会有机会?

      靠概念炒作、“讲故事”推动上涨的股票逐步失去了吸引力,哪些股票能够真正实现业绩上涨,穿越周期?

      ⊙本报记者 吴晓婧

      炒作退潮

      资金逐步撤离

      成长股的下跌,明显拖累了市场。

      在一位成长股投资风格的基金经理看来,本来成长股的下跌,除了部分成长股业绩不达预期外,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市场情绪的退潮叠加了资金价格上涨的影响导致。

      “从申万分类行业来看,金融服务、交通运输、家电行业涨幅居前,而食品饮料、信息服务、轻工制造跌幅较大;传媒等TMT个股继续调整、而前期涨幅较大的食品饮料龙头、环保、新能源等个股纷纷回调,市场热点逐步从成长股向绩优蓝筹股转换。”天治创新先锋基金经理陈勇认为,前期涨幅较大的个股出现调整是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投资者获利了结,一方面是业绩方面难以支撑当前的估值,而从成长股流出的资金可能会流回到绩优蓝筹股,推动板块之间的“跷跷板”效应。

      “9月份以来成长股的上涨更多是情绪推动,但是现在情绪出现了转变。”在瑞银证券看来,三中全会之后,市场情绪可能仍然难以出现回升。

      “9月份以后,市场对于改革的预期不断升温,从自贸区、到土地流转、再到国企改革,市场对于三中全会改革的预期不断升温,但正是由于对于改革预期的过高期望,难免会存在低于预期的可能,从历史经验来看,重大会议召开之后一个月,除非是经济方面有明显起色,否则市场通常会相对偏弱。”

      海富通基金也认为,前期受捧的成长股普遍大跌拖累大盘,业绩地雷引爆消费股,而大盘蓝筹表现相对稳定。创业板指和中小板指跌幅遥遥领先主板指数。临近三中全会,市场情绪整体从前段时间的分化愈发趋向谨慎,进入观望状态。一方面市场对于三中全会带来的政策红利充满了期待,但同时又担心实际情况低于预期,投资步伐上明显收紧。

      “除了观望政策,另一主导近期市场情绪的因素就是三季报。虽然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显示传统行业复苏明显,但前期市场寄予厚望的电子、医药、传媒等板块业绩增长却未达或未超出市场预期,这也成为导致上述领域估值回调的重要原因。而像家电、装饰等业绩增长超出市场预期的行业,股价也由于市场情绪整体谨慎而纷纷受到波及。”从投资角度而言,海富通基金认为,应注意规避风险,着重深挖三季报中业绩符合或超出预期、未来增长确定性高,并且估值相对合理的个股。

      此外,随着年底的逼近,基金也逐步进入考核期,而随着考核期的过去,基金对行业可能会重新布局,此时的布局通常会考虑2014年的经济、流动性等状况。瑞银证券预计,2014年的经济以及流动性状况可能会不如2013年,这可能会导致部分配置性资金撤离成长股。

      蓝筹股空间有多大?

      临近年尾,市场对于资金环境也十分敏感。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论述显示,当前货币政策重点正转向调结构,央行对通胀风险相对谨慎,市场普遍预计未来货币政策或稳中趋紧,流动性可能会继续维持紧平衡格局,货币市场利率继续下行空间已不大。

      在谨慎的市场氛围下,行业间的估值差异开始逐渐收敛,低估值中业绩释放较好的行业如家电、汽车、金融等开始吸引投资者的关注,而前期被热捧如今高估值的大部分创业板股则遭受冷待。

      不过,即便基金经理逐步撤离成长股,并转而布局一些低估值的蓝筹股,但其中有部分基金经理,他们依旧认为,蓝筹股的机会仅仅只是估值修复。

      “很有意思的是,跟同行交流下来,近期对蓝筹股的热情依然是短炒的投机心态。”一位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金融、地产的机会并不大。”

      比如估值较低的金融行业,A-H价差处于历史低位水平,但在沪上一位研究总监看来,银行PB低于历史水平,且3季度息差收入及中间业务收入向好,机构仓位较低,基于博弈会有估值修复的行情,但长期而言银行存在“硬伤”,包括利率市场化和牌照垄断放开等,未来金融脱媒也会更加严重,长期投资价值并不乐观。

      在瑞银证券看来,成长股下跌之后,可以选择买入低估值的配置型行业。“我们认为家电、汽车行业景气平稳,三季报略超市场预期,未来可能成为机构仓位调整后买入的最优选择,此外,铁路设备以及通信设备等行业未来景气回升趋势仍有望持续,也值得重点关注。”

      静待成长股估值压力释放

      即便近期成长股遭遇了基金的减持,但在部分绩优基金经理看来,即便四季度成长股很可能会跑输大盘,但就明年的投资布局而言,依旧值得长期看好成长股。

      深圳一位基金经理坦言,“整体来说,还是希望选一些比较好的成长股,成长股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从低估到高估,再被修正。在它很热的时候可以考虑减持,或者换成传统行业里每年有较高业绩增长的品种。”

      在瑞银证券看来,成长股下跌后的第一种投资决策可以等待估值压力消化之后重新买入成长性良好的成长股,其中最看好的板块仍然是环保行业(特别是污水处理)。“我们认为无论是从三季报业绩还是未来的景气和政府的政策对行业都仍然有显著支撑。”

      “坚持‘成长+改革’应该是布局明年市场的总体策略,虽然成长股未来仍需要时间化解短期估值压力,但是长期创新红利依然值得重点布局。”天治成长精选基金章旭峰表示, “中国经济需要结构化改革,中国股市也将延续结构性机会,从长期看,未来1—2年成长性风格投资仍将大幅度超越指数表现,投资机会主要体现在电子、传媒、能源机械、非常规能源、环保、军工、自动化设备、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

      兴全绿色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陈锦泉表示,虽然近期部分涨幅过大、投机成分较多的板块和个股承压较重,未来市场存在回归理性的可能,但展望未来,结构分化的大格局仍然无法改变。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经济增长路径无法延续,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行业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会穿越周期,需要精选符合产业转型方向、业绩增长又能支撑估值的优质标的,从而分享结构性行情机会。

      他强调,未来需要回避以下几个板块:一是主要依靠外延并购,业绩支撑并不明朗的板块;二是低毛利、拼价格的“伪高科技”板块;三是以销售能力见长的医药板块。陈锦泉较为看好三条主线上的投资机会。其一是工业自动化领域,其二是移动互联网,其三则是新能源。“从能源变革的背景上看,新能源因其低污染、可持续性而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今年的可再生资源补贴标准可能会提高,资金到位情况也在完善;另一方面,输电网络建设也在清欠账,风电、光电上网中的问题都得到逐步解决。行业基础完善之后,更多的投资也会聚集过来,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