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看“三中全会”会怎样“壮士断腕”
  • 中石化去年日均被骂639人次
  • 外论点击
  • 在转向
    资本金融项目的
    十字路口
  • 政策焦点转向深化改革
    本季货币政策或将略紧
  •  
    2013年11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评论
    看“三中全会”会怎样“壮士断腕”
    中石化去年日均被骂639人次
    外论点击
    在转向
    资本金融项目的
    十字路口
    政策焦点转向深化改革
    本季货币政策或将略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论点击
    2013-11-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外论点击

      ◎《金融时报》11月7日专栏文章

      疲软欧元是欧洲对抗通货紧缩最好方式

      欧洲中央银行将主要贷款率从0.5%降低到0.25%是否会对推高通胀有大作用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外汇市场。降低的短期利率不会对推高通胀水平有影响,达到2%通胀目标的主要路径会是降低欧元的汇率。过去一年欧元的走强已压低了进口价格,迫使欧元区公司维持低价以应对国内外的竞争。

      眼下欧元区的利率仍高于美国。美联储已将短期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0.08%,并承诺失业率降到6.5%时,才会提高基金利率。现在美国劳动力市场还没出现明显好转,金融市场参与者正打赌,利率或许直到2014年下半年或2015年才会升高。

      现在欧元对美元和其他货币的汇率已下降。欧洲中央银行应抓住这次机会来帮助实现通胀回到2%的这一目标。当通胀达到2%时,汇率也会恢复正常,这也是欧洲中央银行现在对降低汇率显露轻松情绪的原因。

      便宜的欧元,对激励欧元区深陷债务危机的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会有重要作用。财政赤字、缓慢增长、超低通胀都在引发这些国家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升高,这增加了主权借贷率升高的风险,甚至增加了离开欧元区的可能性。

      更具竞争力的欧元能通过增加出口、引导本国消费者选择当地产品来增强经济动力。尽管便宜的欧元不能改变欧元区国家内的相对价格,但由于欧元区国家的一般贸易都发生在区外,因此欧元贬值能促进外部需求,增强欧元区的经济活力。

      欧洲中央银行不必将疲软的欧元视为达成重要经济目标的手段,但其对欧元贬值的积极态度可以引导市场,通过金融市场的活跃来达到目标。欧元对其他货币稳定的汇率下降应受到欢迎,这是逃离通货紧缩和改善财政政策的契机。

      (作者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 贺艳燕 编译)

      ◎《京都新闻》11月6日社论

      对大型银行的集中调查需更严格

      瑞穗银行发生向黑社会违规贷款的事情,这使金融界的信用大大受损。日本金融厅必须彻底调查,以恢复人们的信赖。日前,金融厅已开始就瑞穗、三菱UFJ、三井住友等三家大型银行集团是否恪守了禁止向黑社会贷款的法律展开集中调查。

      这次集中调查的对象,是三大集团的控股公司及其旗下的三菱东京UFJ银行、瑞穗银行和三井住友银行。检查内容包括,管理人员是否能有效控制公司的全部人员,金融危机后相关功能是否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是否难以推进等。其中,尤其严格的是,各银行禁止向黑社会违规贷款的制度是否得到落实。

      此前瑞穗银行向金融厅汇报说,只有相关操作人员了解向黑社会贷款的信息,并无刻意隐瞒的意图。金融厅有必要调查这一报告的真伪。倘若瑞穗银行试图通过虚假报告回避金融厅的调查,则可能成为刑事诉讼的对象。即便是过失,也是重大过失。虽然处分了54名相关操作人员,但是高层如果不辞职谢罪,则无以平民愤。

      向黑社会违规贷款仅仅是瑞穗银行的问题吗?事实上,新生银行的子公司信托银行通过信用公司向黑社会贷款一事刚刚浮出水面。同时,经济产业省决定让从事手机信贷业务的18家信用公司报告是否与黑社会有业务往来。此次调查是金融厅9月公布新方针后的第一次。由同一检察官对法令遵守、经营管理、金融中介功能等项目进行全面检查,有可能查出“第二个瑞穗”。

      金融厅的职责是保持金融系统的健康,希望它能揭开盖在大银行上面的面纱。(梁宝卫 编译)

      ◎《经济学家》11月9日社论

      第三波幸运的数字银行

      银行业正在刮起一股时髦的风潮:吸引消费者放弃昂贵的分支机构,转而通过手机和笔记本来处理银行事务。新的线上银行,包括美国的Simple和 Moven, 芬兰的Holvi和俄罗斯的 Rocketbank。这一切看上去似曾相识。2000年互联网泡沫达到高潮时,新的线上银行,如美国的Wingspan 和英国的Egg 都曾信誓旦旦地宣称要重塑银行,但他们的实验因为不成熟的科技和消费者的保守主义都很快失败了。

      接下来出现了第二波数字银行热潮,这次线上银行的雄心显得谦逊多了。不是宣称去寻求让消费者彻底远离现在的实体银行,而是尝试分一块储蓄的蛋糕。吸引存款的方式是提供令人垂涎的利率,但营业收入不足以盈利,他们不得不投资高风险资产,最后这些也在金融危机中毁于一旦。

      如今,科技进步让第三波数字化银行看上去更为坚实。业务发展和智能手机、笔记本的广泛应用,允许银行提供更多的线上服务。人们不用去选择在实体银行排队,也不去坐在电脑前,可以在坐公交时就通过手机完成查账单、还款等业务。

      新的线上银行还能为消费者提供过去银行没有的服务。比如查询“上月我在美国支付了多少税款?”“这周我在咖啡上消费了多少钱?”等内容。对于线上银行的安全性,消费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可。在走线上唯一模式时,银行会冒着丢失最有盈利价值的客户,而得到与银行关系较松散的客户。直到线上银行能比传统银行更便捷地出售如抵押一类的金融产品,帮助用户做出更多金融选择时,线上银行才可能成为一场吸引年轻人和擅长技术者的激动人心的实验。

      如果第三波数字银行实验成功,那么这对实体银行的威胁将是严重的。

      (贺艳燕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