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金融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证监会拟三举措完善分红制度
  • 质押式回购业务扩容
    场内基金类产品正式纳入
  • 重塑金融要素价格 利率等将成突破口
  • 国资委:加快出台国资国企改革相关政策
  • 银监会:银行从事基金托管业务将取消审批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送达公告
  • 机构推想金融改革演进顺序
  • 强调事权支出责任相适应 地方债现转机
  •  
    2013年11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证监会拟三举措完善分红制度
    质押式回购业务扩容
    场内基金类产品正式纳入
    重塑金融要素价格 利率等将成突破口
    国资委:加快出台国资国企改革相关政策
    银监会:银行从事基金托管业务将取消审批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送达公告
    机构推想金融改革演进顺序
    强调事权支出责任相适应 地方债现转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强调事权支出责任相适应 地方债现转机
    2013-11-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媛 ○编辑 孙忠

      

      地方政府收支责任与其所拥有的财力不相匹配的状况将得到调整。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关于财税改革着墨较多。对于其中提到“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和透明预算,业内专家预计,未来地方政府事权或上移,支出责任将更明晰,而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将是其中一个大方向。

      地方政府事权或上移

      “和大家此前预期有所区别,原先一直说的是事权和财权相匹配,三中全会公报提到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强调了支出责任。”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徐高对上证报记者表示。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强调支出责任,意味着未来将在事权上进行调整。上海财大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胡怡建认为,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的提法,虽然在近期领导人讲话中多次强调,但此次还是首次写入到党的重要文件中,意义不同以往。

      而在上移部分事权的同时,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也将逐步明晰。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财税改革的新思路,或为地方政府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谢栋铭称,事权和支出责任不对应,一直是地方政府面临的两难问题,此问题若能解决,就能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而未来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将是一个方向。

      透明预算有助地方政府发债

      结合此次公报提出的透明预算,可以预见的是,此前困扰地方政府发债过程中的财政预算不透明现象有望改善。

      据了解,浙江、深圳等省市在2013年的发债文件中,也披露了当地政府经济运行和财政收支指标、及上年度财政预算的完成程度等信息。

      “整体是朝着愈来愈透明的方向走,公布总比不披露强。”上海新世纪评级公共融资部总经理曹明表示,目前地方政府的收入结构和支出结构,并非都是全部公开,披露标准不一,未来若能透明预算,则有利于评估地方政府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阳光发债奠定良好基础。

      记者获悉,中债资信正在建立一套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目前正在对地方政府进行试评级,未来有望逐步向更多地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