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艺术资产
  • 9:公司
  • 10:市场
  • 11:市场
  • 12:评论
  • 13:专版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互动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专访南方基金投研团队:赚钱才是硬道理 打破条框建立多元化投研体系
  • 景顺长城陈嘉平:
    紧扣五大趋势挑选成长股
  • 浦银安盛吴勇:积极挖掘消费升级主题投资机会
  •  
    2013年11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基金·专访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基金·专访
    专访南方基金投研团队:赚钱才是硬道理 打破条框建立多元化投研体系
    景顺长城陈嘉平:
    紧扣五大趋势挑选成长股
    浦银安盛吴勇:积极挖掘消费升级主题投资机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专访南方基金投研团队:赚钱才是硬道理 打破条框建立多元化投研体系
    2013-11-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安仲文 黄金滔

      

      A股市场的不断变化正催生基金公司投研策略上的锐意进取和多元化氛围,选股投资上无论是温良贤恭的蓝筹股,抑或是风情万种的妖股、主题股、概念股,南方基金希望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在投资选股上能够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在南方基金眼中,无论哪种投资方法,赚钱才是硬道理。

      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认为,公募基金的客户眼中,只有赚钱才是硬道理,客户看重的是回报,而不是基金经理具体的投资过程和投资理念,市场风格是多变的。因此,作为一家大型的综合性资产管理机构,旗下基金的风格也应该是多样化的。

      而这种情况的持续存在推动南方基金进行第二次投研体制改革,以投资研究管理思路上的变化来应对市场的变化。

      在邱国鹭看来,A股市场每个人都有适合每个人所能够赚到的收益,每个人也都擅长做他能够做到的事情,有的人赚钱靠跑得快,而有的人赚钱靠胆子大,有的人赚钱靠熬得住。

      “我们就怕开头跑得不快,后来迫于市场的压力、客户的压力又没有熬住,投资最怕的就是风格漂移。”邱国鹭认为,基于上述的考量,南方基金目前将基金经理分为三个组:绝对收益组、价值组、成长组。分组的好处在于基金经理能够术业有专攻,而且能够东方不亮西方亮,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策略来应对越来越多元化的市场,反而有利于每个基金经理坚守自己的风格、有利于专业化。

      “我经常跟人讨论一个股票,说这个公司商业模式上讲不通、核心竞争力不足。人家直接跟你说一句‘我这个标准是谈朋友,你那个标准是娶老婆’,我们两个人考虑的维度就不一样。”他认为,在股票投资上到底是挑温良恭俭,还是选择风情万种,不同风格的基金经理应该各取所需,虽然邱国鹭自己在投资上一直坚持选择基本面优质的蓝筹价值股,但对其他基金经理在偏好主题投资、成长投资的策略也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

      邱国鹭回忆起在海外的经历,当时他在一家公司担任合伙人的时候,这家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大约为60亿美元,但是9年过去了,曾经的那家公司现在资产规模也才100亿美元,虽然公司业绩也挺好,但因为风格过于专业和单一,就限制了公司的发展空间。

      “南方基金与上述公司相比是一个综合性的平台,我们肯定应该是多元化的,因为我们的客户的偏好是多元化的,公司的产品是多元化的,中国市场风格转化的特征也非常明显的。”邱国鹭认为,分组是最好的办法,有人要绝对收益、有人要相对收益,最后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多元化不仅有利于给客户更多选择,也有利于每个基金经理发挥自己的特长。

      而在研究部门领域,南方基金也同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南方基金的研究员大多数已有四五年以上的研究经验,对所覆盖的行业熟悉度较高,研究部门的工作划分也势必出现一些变化。尤其是目前传统行业内部个股同质化严重,而研究员的考核很大程度上要求研究员筛选出行业内部跑得最好的品种,这种困难可想而知。

      “比如说煤炭,或者银行,行业内的同质化比较强,煤炭股如果要涨基本上都涨,焦煤可能比电煤涨得多一点,但是大家表现的实际的差异幅度不大。”南方基金研究总监史博认为,研究员这样的研究实际上对投资的贡献度受到了局限。

      显而易见的是,不仅仅在传统行业内部,比如煤炭股板块找到跑得最好的股票是非常困难,即便研究员找到了煤炭股最好的股票,在市场越来越表现出结构性机会以及传统产业链不景气的背景下,最好的煤炭股对基金组合的贡献也可能微不足道,“有很多行业,可能就算是研究筛选、配置到最好的品种,但可能收益也是负的,对基金业绩的增长实际上并没有实质性帮助。”

      因此,如果研究员能够具备出在传统行业找出最牛股票的能力,为何不将这种能力施展于其他更具赚钱效应的行业上?尤其是一些业绩确定增长的成长行业,行业内部股票的差异化较大,如果能找到这些行业内部最好的股票了,对基金业绩显然有正向的推动。

      史博认为,目前南方基金传统行业的研究员的研究覆盖范围可以跳出既有的范围,比如一些中上游的像钢铁、有色、化工这些研究员可以跳出行业划分,开始兼看一些中小股票。他认为,让这些研究员去研究中小股票不是要求这些研究员一定去抓小股票,目的是让研究员跳出行业划分的框架,同时也可以加大对一些行业的覆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比如LED行业,这两年爆发,表现好,但是过几年可能就没那么火了,就像当年的风电和太阳能有一两年非常好,这其实是需要我们有人加大研究的。”史博认为,如果按照传统的行业划分,负责这个行业的研究员如果相关机会来临时不敏感,可能公司在这个行业上的投资机会就错过了。而当有一些其他行业的研究员同时能够跨越中小股票的研究,能够跳出自己行业的框框,可以形成研究员之间的一个互补,甚至达到一个双重检验,即专职研究LED行业的研究员看好这个机会,而兼职研究这个领域的其他行业研究员也同样看好,那么基金经理对这个行业就要特别重视了。

      此外,史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还表示,南方基金目前对个股研究的推荐效用特别重视,公司要求研究员推荐的股票基于长期一点如果短期一个月以上涨幅非常大的话,也可以撤除推荐,比如今年的市场变化比较大,推荐某只股票,一个月就涨了50%,研究员也可以撤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