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公司抢先布局
在山东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农业物联网研究室主任尚明华看来,智慧农业终极的目标就是实现农业精准化、自动化的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尽管农民对智慧农业的热情有待提高,但是,农业集约化经营是趋势,唯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最终提高生产效率。或许看中这个趋势,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布局。
⊙见习记者 滕飞 ○编辑 全泽源
“手机种菜”、“电脑施肥”、“鼠标收菜”……这些原本只有在网络游戏里才能实现的“现代农业梦”,如今开始逐步走进现实世界,在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政府部门、优势上市公司已经从各自角度出发,布局智慧农业、智慧林业了。
智慧农业更适合高附加值作物
日前,上证报记者来到一块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田里只有几组传感器、几个摄像头和一个控制器,偌大的基地中没有看到劳作的农民。记者企图“偷”一颗生菜尝尝鲜,岂料刚下手,警报随之就响起。在旁边下棋的老农笑着说道:“这里有偷菜警报,防止夜里那些不法分子偷菜搞破坏。”
在山东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农业物联网研究室主任尚明华看来,智慧农业终极的目标就是实现农业精准化、自动化的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据他介绍,目前农业物联网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就是感知层,也就是田间的无线传感器和摄像头,这些传感器分布在田间各个角落,主要记录空气温湿度、土壤PH值、光照强度、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等环境信息,同时会搜集必要的生物信息。第二个层面是传输层,主要是将此前搜集得来的数据及时有效的传输到后台存储设备。第三层是处理层,后方专家经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随后做出决策模型,指引生产,数据处理时需要计算机专家和农业专家共同完成。
据悉,智慧农业中所需要的基础传感设备,从几千到数万元不等,相对示范基地里基础农作物所带来的产值,这些设施的价格相对偏高,对于普通农民并不合算。但尚明华告诉记者,对于种植一些附加值高的农作物的个人和企业则很划算。因为智慧农业带给这些作物产量、品质的提升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设备的投入。
“国内农业还处于粗放式管理,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一名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国内的农业生产多是一家一户、散户式生产,不成规模,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就这几亩地,智慧农业和传统农业带来的产值差别并不是十分明显,农民对智慧农业的热情也就没有那么高。这也是智慧农业在我国进行推广普及中所遇到的最大瓶颈。”
不过,农业集约化经营是趋势,唯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最终提高生产效率。或许看中这个趋势,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布局。日前,国内首家农业大数据联盟在山东成立。该联盟成员金正大公司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司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方面的应用主要在测土配方制作配方肥以及农化服务方面。目前公司正在建设施肥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完成后,可以收集各农化服务公司的土壤养分测量数据和农作物种植面积数据,结合各科研院所的专家系统提供的作物养分需求模型,分析种植户所查询地块的作物生长需求,生成施肥建议,同时公司也根据获得数据生产配方肥。
未来公司借助云计算会进一步增强施肥决策支持和电子商务系统功能,目标是实现精准施肥服务。
将首先构建林业“天网”系统
智慧农业刚起步,“智慧林业”也不甘落后。
今年8月,国家林业局组织制定了《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9月,国家林业局又发布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智慧林业将成为林业系统中新一期发展规划的重点。
根据山东省林业局的相关人士介绍,智慧林业实际上是林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一步,林业信息化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泛在林业。
“智慧林业的规划今年刚刚出台,目前的发展多还是停留在概念层面,预计明年才会有所突破,但3S(RS、GPS、GIS)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在林业信息化中基本成熟,能够实现准确的森林定位和及时的全网监控功能,立体感知技术也初见成效。”上述人士说道。
据了解,实现智慧林业的过程中,构建林业遥感卫星、无人遥感飞机等监测感知的林业“天网”系统是近期工作的重点。“天网”系统建成后,将形成全覆盖的林业立体感知体系,其中包括林区无线网络及林木感知、林区环境感知、林业管理智能感知等方面林业物联网,从而实现对林业资源的动态监测和自动预警、全面监测和相互感知。
上述人士说道,在林区中设置各类无线感知系统,就可以在办公室远程获取林区内所有我们想要得到的信息。森林消防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个应用。现在在林区内设置烟雾感知系统,每当发现烟雾,远程控制的电脑就会预警,形成准确的定位,并通过相应的监视设备在电脑端查看火势的真实情况。
业内人士表示,智慧林业的发展,将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同时将对生产技术和业务工具进行改进,能够减少林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实现循环发展,减少各种交易成本,提升林业发展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