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别报道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 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可惜,偏偏常识最易被忽略
  • 老外解不开的中国房地产之谜
  • 龙头失势,日本财界进入战国时代
  • 明星效应
    其实是粉丝创造的
  •  
    2013年11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专栏
    可惜,偏偏常识最易被忽略
    老外解不开的中国房地产之谜
    龙头失势,日本财界进入战国时代
    明星效应
    其实是粉丝创造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明星效应
    其实是粉丝创造的
    2013-11-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周业安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粉丝的理性局限性大点,感性程度多点,容易盲从。但粉丝又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真正形成流行风尚的载体。

      有人群就有社会,有社会就有各式各样的明星。古今中外似乎都从不缺乏明星。各类明星们的影响力极大,不仅能够引领社会潮流,而且还能够改变很多人的思想和行为。明星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经济现象。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歌星、影星、球星都能产生外部性,如果这种外部性是正的,那么就能够改进社会福利;如果这种外部性是负的,则会降低社会福利。比如明星频繁地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就能带动其他人也来热线并参与公益活动,最终会促进整个社会的信任水平上升,从而增强社会资本,促进经济繁荣;而如果明星总是不停地制造各种绯闻和丑闻,一会离婚,一会结婚,一会吸毒,一会赌博,那么则会诱使许多年轻人也跟着学样,从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明星有这么大的作用吗?的确有。明星之所有能够起这么大作用,是因为每个明星的背后有一个庞大的粉丝团。如果没有众多粉丝的捧场,明星也不会起多少作用。粉丝是明星影响社会的载体,因为粉丝本身就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粉丝其实都是普通人,或者准确地说是某些方面很普通的人。这些人通常都很佩服某些方面很不普通的人。比如自己唱歌一般,但又喜欢听歌唱歌,就想着要是能像某某某一样唱得动听就好了。这个念头一起,他也就成了某某某的粉丝。所以,明星本质上是粉丝自身的一种镜像,粉丝做不到的,就幻想着通过明星来实现。于是粉丝把对自身的这种美好向往转移到了明星身上,明星也就成了粉丝在某些方面的寄托。这就好比父母总是想让子女从小学钢琴,学舞蹈,说白了这些父母儿时就有个钢琴梦或者舞蹈梦,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所以希望通过子女来实现。父母总是对子女说:我是为你好!而在潜意识当中,父母有没有那么一点点是为了自己的儿时梦想?粉丝对明星的心理也是这种状况。由于明星是粉丝自身的镜像,粉丝就不允许别人抹黑他们崇拜的明星。许多人不理解粉丝的某些极端反应,说白了很简单,你抹黑明星,就等于抹黑了粉丝,那粉丝如何能答应?

      粉丝通过明星建立自己的这种镜像,傻不傻呢?一点都不傻。这种镜像的建立能够让粉丝心理有了依托,有了幸福感。明星的存在改进了粉丝的效用。但到了一个人心智成熟的时候,就很难成为粉丝了,因为此时他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局限,知道自己做不到的,还真就做不到,而且这种无能也不能说明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看开了,生活就幸福了。既然如此,又何必倾慕那些明星?所以,心智成熟的人多半喜欢看看明星的八卦,作为闲暇时间的谈资,其内心则早已摒弃了对明星的崇拜。在一个心智成熟的人看来,明星也不过是普通人而已,只不过在某些方面特长突出点,比如长得好看;跳舞跳得优美;唱歌动听;演戏逼真;如此等等。这和你工作做得突出、游戏玩得得心应手、或者麻将打得出色等等没什么两样。大家都是平等的人,别人在某些方面做得突出,我们学会欣赏,但不会崇拜。然而,对于心智还不成熟的人来说,则不会这么认为。别人唱歌怎么唱得那么好!太了不起了!然后看啥都顺眼,明星穿啥咱也跟着穿啥;明星吃啥咱也去试试,明星喜欢横着拉麦,咱卡拉OK时也横着拉麦……总之,心智不成熟的时候,总觉得明星做什么都这么出色,自己恨不能也成为这种人,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粉丝多半由青少年组成。青少年还难以独立地看待世界,难以理性地看待社会,容易受到各种流行风尚的左右。而明星则是流行风尚的重要推波助澜者。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粉丝的理性局限性大一点,感性的程度多点,容易盲从。但粉丝又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真正形成流行风尚的载体。明星只不过是流行的导火索而已,流行是风尚通过众多粉丝的追随而实现的。明星和粉丝构成了现代社会流行制造的关键环节。正因为如此,对于商家来说,就很容易利用这种流行制造模式来获利,所有的明星代言和明星广告都是基于此。通常,一个一线明星代言费或者广告报酬是高得惊人的,看起来毫不费力的站几分钟,对明星而言可能就是几十万的进账。要说那些明星特别能创造价值,那是瞎掰。明星对他们所代言的产品究竟知道多少?商家之所以支付给明星如此高的报酬,不过是看中了明星背后粉丝的力量。所以,明星的收入和人气有关,也就是和粉丝的数量有关。这个道理很简单,明星推荐某种产品,粉丝就会跟着消费这类产品,粉丝群越大,产品的消费量也就越大。

      原来,是粉丝自身创造了明星效应,而不是明星本人。可惜众多粉丝们身处其中而不自知。我要说的是,傻傻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