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别报道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 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去IOE”持续发酵 信息设备国产化迎机遇
  • 产能过剩、大气治污两面夹击 水泥企业谋绿色突围
  • 北京碳排放交易昨正式启动
    年底前试点城市将达5个
  • 光伏贸易争端波澜再起 欧盟对华光伏玻璃
    征临时反倾销税
  • 中石油
    收购伊拉克巨型油田25%权益
  • 10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滑 11月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几无悬念
  •  
    2013年11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8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新闻·公司
    “去IOE”持续发酵 信息设备国产化迎机遇
    产能过剩、大气治污两面夹击 水泥企业谋绿色突围
    北京碳排放交易昨正式启动
    年底前试点城市将达5个
    光伏贸易争端波澜再起 欧盟对华光伏玻璃
    征临时反倾销税
    中石油
    收购伊拉克巨型油田25%权益
    10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滑 11月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几无悬念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产能过剩、大气治污两面夹击 水泥企业谋绿色突围
    2013-11-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短时间内难以消除,激烈的市场竞争还会持续。因此,企业必须把产品成本控制住才能保证盈利。而环保方面更是大有文章可做,“环境就是生产力”这一理念已经被水泥企业所理解接受。

      大气治理与产能过剩叠加施压,将会改变中国水泥产业并购重组的模式,拥有“环保盾牌”的水泥企业将占据优势。

      ⊙记者 于祥明 ○编辑 陈其珏

      

      “面对水泥产业残酷的市场竞争,如果说以往成本控制力高人一等就稳拿获胜法宝,那么现在必须还有环保‘硬功’,才能活下去。” 邯郸金隅太行董事长李怀江向实地调研的上证报记者说。

      过去一周,记者在河北水泥市场实地调研发现,因治理大气污染,河北水泥企业停产力度加大,水泥价格战缓和中仍在持续,价格有望稳中有升。另一方面,优势企业的“绿色盾牌”策略凸显优势,未来一年有望获得政府给予的实际支持。后者也将成为企业优胜劣汰的重要“砝码”。

      

      企业拼成本出“绝技”

      “今年水泥全行业市场萧条,熟料的价格一度回调至200元/吨以下,加上停产两个月(河北省统一要求),水泥企业的运营压力都很大。”涉县金隅水泥厂总经理张占民告诉记者,此前晋冀鲁豫四地交界区域的水泥价格战使价格大跌,但近期受环保压力、河北省政府叫停水泥生产等因素影响,价格战有所缓和,水泥价格低位企稳且回升,价格在290-310元/吨。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本周全国水泥市场平均价格环比上周继续上涨0.5%,价格上涨区域主要体现在云南、河北、浙江、安徽和江苏局部区域,不同地区价格上涨10-30元/吨。其中,河北石家庄地区价格小幅上调10元/吨,本月当地价格环比上涨3.3%至310元/吨。这主要由于治理大气污染,企业熟料生产线停产力度加大——之前每家企业停产20%,自11月20日起扩大到60%。

      “虽然价格战有所缓和,但受产能过剩的客观影响,2014年前景仍不理想。”张占民告诉记者,他们判断认为由于2014年水泥行业产能的严重过剩,激烈的市场竞争还会持续。因此,企业必须把产品成本控制住才能保证盈利。

      “今年我们的熟料成本和水泥制造成本分别较上年同比降低13元/吨和18元/吨,企业的竞争力明显提升。”张占民告诉记者,目前涉县水泥已经能够做到,在其他企业水泥价格亏损时仍盈利。据透露,虽然今年产业市场行情不好,但涉县水泥仍有相当水平的利润。

      对此,老牌劲旅——邯郸金隅太行水泥也毫不含糊。“具体成本是商业秘密,我们不方便说,但是太行水泥的质量品牌和成本控制是绝对有竞争力的。”李怀江说。

      实际上,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各个水泥企业之间都在比拼成本控制力,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未来水泥价格战仍将会持续。

      

      水泥企业大念“环保经”

      从邯郸火车东站出发,驱车约一个小时,记者先后来到邯郸金隅太行、涉县等水泥厂调研。刚刚进入厂区,记者的第一印象是无烟无尘,感觉像是停产中。随后,记者了解,实际上工厂都在生产,只是烟尘都被环保设备“收走了”。

      据悉,邯郸金隅太行水泥是1958年就建厂的水泥行业老牌劲旅,涉县金隅水泥则是一家相对“年轻”企业。记者调研中感觉到,虽然两家企业产能差距较大,两家企业老总却不约而同对“产能”问题不太在意,他们的关注点均是“环保问题”。

      “通过工艺革新和技术进步,将涉县工业企业排放的粉煤灰、脱硫石膏、转炉渣等各种废弃物应用于生产,年累计利用量达100多万吨,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投资200多万元完成了水泥窑烟气脱硝项目,脱硝率达到70%以上。”张占民说,由于节能环保效果明显,涉县已成为当地环保标兵企业。

      邯郸金隅太行水泥在环保方面更是做足了文章,提出了“环境就是生产力”这一理念。李怀江向记者“交底”说,由于环保做得好,已经得到了政府的“真金白银”补贴,而且在土地山林等资源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

      “河北省大气治理已经是‘政治任务’,这一因素与目前水泥产能过剩相叠加,将改变中国水泥产业并购重组的模式。”资深水泥专家、中国建材杂志社总编辑虞建华向上证报记者表示,未来通过资本并购外,拥有“环保盾牌”的水泥企业也将占据优势。

      记者调研期间,恰逢河北省钢铁、水泥、电力、玻璃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动员会议召开。会议明确了钢铁、水泥、电力、玻璃四个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行动措施。

      对此,河北水泥企业表示完全在意料之中。企业人士认为,2014年除价格外,谁有“绿色盾牌”,谁才能活下去,否则就会被叫停。而记者调研时感觉到,该区域优势企业(如金隅股份、冀东水泥等),绿色优势明显,无论在成本还是环保控制力上均有望对其他企业形成挤压,治理反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