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A股市场化:一石激起千层浪
  • 创业板挤泡沫加速
  • 重组股集体遇“强震”
    三类公司机会仍存
  • 壳资源价值将消失
  • 投行承销压力加大
  • 基金公司积极备战
  •  
    2013年12月3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A股市场化:一石激起千层浪
    创业板挤泡沫加速
    重组股集体遇“强震”
    三类公司机会仍存
    壳资源价值将消失
    投行承销压力加大
    基金公司积极备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行承销压力加大
    2013-12-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投行人士普遍表示,未来做项目风险将增大,在选择项目和做项目过程中会更加谨慎

      ⊙记者 曾雯璐 ○编辑 梁伟

      

      “正在开会布置工作呢,感觉一下就忙起来了。”面对上证报记者的采访,电话另一端的某大型投行保代昨日匆匆收线。

      《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颁布后的首个工作日,部分反应迅速的投行已第一时间召开业务布局会议,对新政内容进行消化。市场普遍预测,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对A股市场将产生颠覆性效应,投行格局也将发生裂变。

      沪上某中型投行保代向记者表示:“事实上审核端强调信息披露之类的基本都在预期中,但是短期来看发行端将直接受到影响,资本市场部或将重新布局。有过会项目的投行会比较急迫。”

      短期直接影响发行端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时间表,2014年1月底前拟将有50家企业完成IPO程序并陆续上市。由此推断,手中握有已过会项目的投行,即将面临发行工作。

      此次IPO发行方面细节改动较大,比如网上申购挂钩非限售股市值、存量发行消灭超募、限售控制高价、网下报价剔除最高报价等。

      上述中型投行保代告诉记者:“从文件看对发行端控制比较严苛,有些地方操作起来有困难。这样一来对投行的资本市场部要求就更高了,更强调承销能力。”

      证监会官方网站披露信息显示,目前已经过会的83家企业,保荐券商涉及国泰君安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东方花旗证券、国金证券等34家。

      某已过会项目的保荐人预判:“以前投行主要是和监管机构的沟通较多,以后可能和市场的投资者沟通也会越来越多起来,保荐和承销业务将两头并重,承销的压力会加大。如果批量发行,投资者的申购积极性会有所降低,很多企业排队太久,对发行价格也不会有太高期望。不过目前细则还未出台,大家都还在观望。”

      另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投行保荐和承销的业务或面临分化,实力雄厚的券商承销能力更强,承销能力有限的小券商可能逐渐主攻保荐业务。加上对中介机构处罚责任加大,券商之间的行业集中度会提升。”

      投行做项目风险增大

      昨日,受访的投行人士普遍表示,未来投行做项目风险将增大,在选择项目和做项目过程中会更加谨慎。虽然IPO审核时间缩短为3个月,但是投行前期的规范工作和辅导时间或将拉长。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最核心的是强调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并加大惩罚力度。沪上某大型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以前是反馈意见之后才披露,至少还有一个缓冲期,现在是受理即披露,对材料的准确度要求更高了。另外对业绩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上市当年利润下滑50%以上或者亏损的,直接就移交稽查部门,加大了违规成本。”

      而从并购业务来看,此前一直以借壳方式为主的并购格局将发生转变,产业并购受到鼓励或成为未来并购业务主流。

      据记者了解,相比于IPO业务,此前借壳上市至少有两点优势:审核时间短和门槛相对宽松。现在,这两点优势都在消失。根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IPO审核时间缩短为3个月,借壳上市的要求也等同于IPO,并且创业板明确规定不能借壳。

      上海某中型投行长期从事并购业务人士表示:“这样一来壳资源少了,借壳要求也高了。并且借壳上市融资有限,配套融资也在减少,借壳越来越难做。但是产业并购就不好说了,以后投行的并购业务将往产业并购方向靠拢,分道制审核出台也加速了这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