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嫦娥”飞天之际的忧思
  • 从“土地财政”到“税收财政”有多远
  • 量化宽松5年了,这笔账该怎么算?
  • 法治的逻辑
  •  
    2013年12月6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专栏
    “嫦娥”飞天之际的忧思
    从“土地财政”到“税收财政”有多远
    量化宽松5年了,这笔账该怎么算?
    法治的逻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法治的逻辑
    2013-12-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张晓晖

      建立法治中国,真是个极具挑战性的大课题,因为法治本身也具有外部不经济性。而法治的根,是公平正义,不能息事宁人。有公平正义,才有和谐社会。

      扶老太太的事儿刚刚有了个眉目,事儿说清楚了,罚点儿钱意思也到了,让人松了一口大气。说起来庆幸,幸亏这回学雷锋的是三个孩子,不是一个,再加上有目击者作证,要不然,结果还真不好说。

      早些年,小伙子扶老人被法院罚了几万。从此就有了个笑话,说最有钱的,不是开宾利住豪宅的,而是满大街学雷锋扶老太太的。笔者想起来都后怕,小时候一写作文就编自个儿扶老奶奶过马路,要搁现在非倾家荡产不可。这事儿对“学雷锋”影响太大,当初雷峰塔倒了,也没耽误学雷锋,但一次判决,差点让雷锋成了西湖十景,雷峰夕照。

      法庭,是国家机器之一,顾名思义就是保卫国家政权的机器。但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家国天下要长久,关键是要在世道人心上下功夫。

      传统社会非常重视孝道。从经济角度上看,那时没有社保养老,就靠子女,子女要都不孝,天下就要乱了。所以,在法律上忤逆是大罪,在道德上,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忠孝悌都是铁律。

      而从政治上说,孝是忠的基础。试想,老人都希望子女平平安安的,谁会鼓励子孙谋逆造乱?孝子就是顺民,所以,孝非常重要。

      皇帝君临天下,但也讲究个孝字,一个是老母,一个是师傅,都要敬着。天地君亲师,所谓五伦。天地、孔夫子、老娘、老师,都比皇帝大。

      对忤逆不孝的不法办,天下就要大乱,过去的皇帝懂这个道理,也懂得要给天下做表率,所以,懂点儿事儿的皇帝,就不跟御史言官、史官发脾气,人家发脾气,自个儿还得忍着,因为前者言者无罪,后者秉笔直书,皇帝也有个怕的,不能为所欲为。

      其实,皇帝真还不是怕哪个人,他怕的是天理人心,因为天理人心是政权稳固的基础。所以,我国专制社会两千年,社会结构超稳定,就是因为遵循了最基本的东西。历朝历代,孔夫子都被尊为百代帝王师,也是因为他开创的儒家文化,奠定了传统社会的基本逻辑。

      比如徒弟背叛师傅,就违背了基本逻辑。什么叫叛徒?最早就是说徒弟的。师傅再不好,你可躲远点,年节去应个卯,但不能背叛。更不能鼓励、利用这种背叛。如果背叛成了时尚,麻烦可就大了去了。

      否定文革,有个深层次原因,就是文革扭曲了家庭乃至社会伦理,夫妻互相揭发,把日记床头话儿什么的都抖搂出来,父母子女划清界限,学生打老师,连最基本的人伦都没有了。改革开放三十五年,不仅生活好了,关键是人性回归了正常轨道,社会才真正稳定了。

      法治上要鼓励好人好事儿,惩罚坏人坏事儿。不惩罚坏人坏事儿也就罢了,如果还惩罚好人好事儿,那麻烦可就大了。

      明末赤地千里,造反四起,为什么?一个原因是,慈善没有人做。为什么没有人做?因为明朝初年那个喜爱做慈善的沈万三被开国皇帝朱元璋给收拾了,从此,人们都不敢做这个事儿了,等到四面起火八下冒烟的时候,朝廷束手无策了。

      说起早些年那个案子,为啥判决小伙子赔几万呢?可能是怕老太太上诉闹访。从经济学来看,如此判决是符合经济人假设的,毕竟如果人家闹,会给法官个人造成麻烦,而一次判决造成的社会负能量,却是由国家来背的。

      和稀泥的事情很多,比如一个电动三轮追了轿车的尾,本来是三轮的责任,结果判轿车全责,为啥?很简单,你有保险,他什么也没有,不问是非,但求息事宁人。租房的不给房租了,还占着房子不走,房主也没有办法。你得给他找地方,让他搬家,还要搭上几个月房租,如果您那儿正好赶上拆迁,那他就算吃上了,还要从您这儿分上一笔拆迁款呢!

      和稀泥和到最后,所有的成本都要全社会来背。有些人投资房产,宁可空着,决不出租,房屋供给跟不上,房租自然要涨,房价也要跟着水涨船高;交通不能秉公执法,就造成“狗骑兔子”满街跑,说是残疾人、老年人的代步车,可好多是拉活儿抢出租车生意的。出事儿还没有人管,连个牌照底案都没有,哪儿找他去?

      很荒谬、荒唐、荒诞的逻辑,造成了很多麻烦事儿。最糟的是,好人也学坏了。比如一百户都搬迁了,剩下一个钉子户,最后多闹了几间房,这让老老实实搬走的人怎么想?被强拆的,大多是老实人,真刁钻的,还真就不敢动。结果,就只好欺负顺民,最后把顺民给逼成刁民了。

      法治的基础是天理。法网本该是电网,谁触网就电谁;法律不能是一根电棍,四处乱伸;法律也不能是个松紧带,更不是售后服务回访,媒体先判,法庭后判,更不行。

      建立法治中国,真是个极具挑战性的大课题,因为法治本身也具有外部不经济性,就像企业一样,收益是自己的,环境污染是社会的。早些年那场官司收拾了扶老太太的好心人,避免了原告上诉闹访,却挑战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贻患无穷。

      《秋菊打官司》,就为了要个说法。其实,法治最重要的,就是给人们一个说法。法治的根,是公平正义,不能息事宁人。有公平正义,才有和谐社会。(作者系知名财经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