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新闻·市场
  • 6:互动
  • 7:研究·宏观
  • 8:艺术资产
  • 9:股市行情
  • 10:市场数据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张天幕:再造童年
  • 沈向然:
    都市山水“新界画”
  • 丁乙:上海期待设计思想的突破
  •  
    2013年12月7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资产
    张天幕:再造童年
    沈向然:
    都市山水“新界画”
    丁乙:上海期待设计思想的突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丁乙:上海期待设计思想的突破
    2013-12-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邱家和 ○编辑 陈羽

      

      中国艺术市场以文物拍卖起家,但20年的发展中已然渗透到艺术与日常生活结合最紧密、最前沿的领域——设计,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2013秋拍也相继推出了设计专场。2013上海艺术设计展日前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著名艺术家、设计展策展人之一的丁乙表示,上海既没有设计大师也没有重要的设计活动,而未来上海设计的发展,至今还没有清晰的定位和规划。他认为,上海要成为“设计之都”,还有待设计思想的突破,这是上海的瓶颈,而设计展的举办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海内外设计师手下的新城市

      “从规模、质量和国际化来看,这次展览是迄今为止历届上海设计展中最好的一个。”丁乙用“很耐看”3个字来评价这次展览。跨越设计与艺术的领域,参展的547件优秀设计作品占据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下5层、1.2万平方米的展厅,其中近一半为国外作者的作品,他们分别来自美、法、英、意等15个国家及地区。围绕“美学城市”这个主题,包括主题展与邀请展两大部分。

      主题展的逆光之城、手工之城、界面之城、夜晚之城、移动之城和电影之城等单元,从各个侧面或切入点来观察设计如何涵盖并塑造城市的方方面面。其中有的很直观,如“界面之城”呈现了法国设计家吕迪·鲍尔所展出的梅茨市导视系统,让观众体验欧洲设计师所精心营造的人与城市、人与社区的友好“界面”;有的则更有禅意,如由法国独立策展人本杰明·卢瓦约特策展的“夜晚之城”,邀请观众经历一段短暂而具有社会意义的黑夜认知之旅:“它改变了城市的空间和尺幅,也改变了我们的目光及脚步,试图带领我们以另一种眼光注视城市,去理解它的形态、生命、语言以及它在黑夜之下的身份。”

      “所有这些探索领域同时依托于城市的技术和诗意两层外表。缺乏审美,便不存在伦理;缺乏梦境,便不存在现实;缺乏动荡,便不存在妥帖。城市是随时间而转变的运动体。” 本杰明如是说。而互动则是丁乙特别喜欢这个单元的所在。

      再设计、逆设计和非专业设计

      邀请展部分由丁乙策展,涵盖了一楼大堂最引人注目的两件大作品:上海设计师毛一青的“墨子号”人力飞机,悬挂在大堂的半空中;而英国设计师马特(Matt hope)的作品《塔(Tower)》,用8件看似废旧的电子、机械装置,演绎风力、阳光、声波等能源有机转换的美妙“协奏曲”。在丁乙看来,他的作品没有人们在设计展上常见的时髦材料和炫丽外表,却在探讨设计的本质,在挖掘设计所凭借的资源——设计的核心理念。

      “探讨设计的边界,突破想象的束缚”,丁乙这样归纳邀请展的宗旨。

      上海走向设计之都的瓶颈

      给城市决策者、规划者、建设者乃至居民带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迪,这就是设计展创办者的意图,也是优秀的设计作品的价值所在。尤其在上海和整个中国都面临社会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刻,设计更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关键。

      回顾中国乃至亚洲的现代化历史,上海作为国际化的都市扮演过亚洲第一的角色,曾经是中国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引擎,也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如今,上海努力打造四个中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似乎只是个经济城市。其实,要成就这四个中心,当务之急是在文化上补课——上海必须同时成为文化中心,努力塑造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文化个性和影响力。由此来看,上海前两年成功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可谓急起直追。

      不过丁乙指出,一谈到设计,上海人往往会直接对应产业,其实,设计有思想观念与技术两个层面。“首先要超越技术层面确立设计思想,开展设计实验。我们往往跳过设计实验,直接把设计产业化,实际上那是一种低端的设计。”

      他认为,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意大利的设计,赢得了国际设计界的认可与尊重。上海既没有设计大师也没有重要的设计活动,而未来上海设计的发展,至今还没有清晰的定位和规划。他表示,上海能否成为“设计之都”,有待设计思想的突破,那是上海的瓶颈,而设计展的举办是一种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