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广告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专版
  • B3:股市行情
  • B4:市场数据
  • B5:数据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公路收费站高指标:靠多罚款来完成吗?
  • 中国经济应在金融改革中寻求突围
  • 经济如期放缓 改革仍在提速
  • 人民搜索“败”给了谁?
  • 识破各类规避“借壳”招数
    堵住监管漏洞
  •  
    2013年12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公路收费站高指标:靠多罚款来完成吗?
    中国经济应在金融改革中寻求突围
    经济如期放缓 改革仍在提速
    人民搜索“败”给了谁?
    识破各类规避“借壳”招数
    堵住监管漏洞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经济如期放缓 改革仍在提速
    2013-12-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稳增长政策逐步退出以及去年年底基数效应较高的情况下,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如期回落,但消费、出口整体表现超出预期,或将抵御投资下滑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带动四季度GDP同比增长达到7.6%,达到政府7.5%的既定目标。

      □沈建光

      

      在宏观稳增长政策逐步退出,信贷政策有所收紧的情况之下,11月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在欧美经济回暖利好下超预期上升。消费也有反弹,创全年新高。而信贷收紧导致投资下滑,创下今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当前经济运行平稳、通胀回落,为加快推进新一轮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具体来看,投资方面,受信贷收紧的影响,1至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9%,比前10个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其中因为产能过剩,制造业投资继续回落,1至11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18.6%,比前10月回落0.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17.7%,比前10个月提高0.5个百分点,但铁路投资仍有下降,同比增速2.4%,比前10月回落1.8个百分点。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房地产投资在逆势上行,1至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9.5%,比前10月回升0.3个百分点,显示尽管各地出台了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限购限贷政策,但市场情绪依然乐观。11月消费回升主要是靠房地产相关消费带动的,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下滑与房地产投资反弹形成了鲜明对比。由此看来,尽早建立起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对于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虽然比10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仍是两位数增速,反映了当前工业企业生产状态良好。分三大门类来看,11月采矿业增加值比10月大有提升,而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回落较多。发电量亦有所回落,同比增速6.8%,比10月下滑了1.6个百分点。

      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3.7%,增速比10月回升0.4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带动消费反弹的主要因素来自于与房地产相关的消费,其中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消费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9.6%、24.8%、25.7%,分别比10月回升了7.1、4.2、2.2个百分点。而今年以来受到中央反腐与提倡节俭的影响,11月餐饮收入继续下滑,同比增速仅为9.4%,比10月回落了0.1个百分点。

      我国对美国、欧盟贸易的增速11月分别达到17.7%、18.4%,分别提升9.6、5.6 个百分点。近一段时间以来,欧美经济向好,特别是美国,三季度GDP上调,非农就业数据强劲增长、制造业显著回升、个人收入支出增长高于预期拉动消费,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以及房地产市场依然较为稳健等因素都有助于美国经济复苏,利好未来中国出口形势,我国11 月出口同比增长12.7%,较前月提升7.1 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5.3%,较10月回落2.3 个百分点。出口大幅提升也导致当月顺差额达到338 亿美元,对GDP贡献提升。当然,经济与就业形势向好也会将启动量化宽松政策逐步退出的时间表提前。这又预示着国际金融市场又将会有一场震荡。

      至于通胀压力,今年已不足为虑。11月CPI同比上涨3%,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上涨趋势,伴随着翘尾因素回落,预计12月CPI将继续回落,达成全年3.5%政策目标并无悬念。具体从环比涨幅来看,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2%,其中,鲜菜价格下降3.8%,对带动CPI下降0.12个百分点,是主要原因。

      非食品价格环比持平,低于预期。各项涨跌互现,其中衣着、居住涨幅较大,分别为上涨0.6%、0.2%。而在冬季旅游淡季之下,旅游消费环比下降2.7%,对非食品价格环比的负贡献最为显著。 此外,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为-1.4%,购进价格同比为-1.5%,均比10月缩小0.1个百分点,显示上游价格通缩状况有所回暖。

      归纳起来,11月经济数据显示出,在稳增长政策逐步退出以及去年年底基数效应较高的情况下,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如期回落,但消费、出口整体表现超出预期,或将抵御投资下滑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带动四季度GDP同比增长达到7.6%,达到政府7.5%的既定目标。

      经济运行平稳有助于加快推出深化改革的措施,由于三中全会公布的全面深化改革方案涵盖60个具体任务,改革力度超出市场预期,且早前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也强调改革,因此,在笔者看来,未来一段时间,政策从稳增长转向调结构、促改革的路线图已十分清晰。

      而在改革落实方面,可以看到,当前金融改革进展较快,包括证监会发布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央行发布《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加快利率市场化,央行发布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意见推动自贸区金融改革先试先行等等。当然,金融改革也需注重与国企改革、财税改革、政府行政机制改革的协调配合,否则利率市场化带动资金价格上涨,反而不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中组部就改进地方党政领导政绩考核工作提出了八大意见,涉及政绩考核的导向、评价指标、责任追究等方面,将有助于约束地方政府行为以及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展望明年,笔者预计,决策层在改革策略选择方面,会率先推进一些有利于增加内需的措施,如在小城市开放户籍, 放开“单独二孩”,推进财政及国有企业改革等等,这有助于保持经济增长稳定,将为改革腾挪更多空间。同时,一些对经济不利的措施, 如解决产能过剩和地方债务问题, 会逐步推广展开或推迟到2015年。改革先易后难的策略选择,体现出政府在加快推进改革的同时争取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增长的良苦用心。

      (作者系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