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广告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街头股吧前世今生
  • 资本圈语
  • 特殊年代
    造就另类风景
  •  
    2013年12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资本圈生活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资本圈生活
    街头股吧前世今生
    资本圈语
    特殊年代
    造就另类风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特殊年代
    造就另类风景
    2013-12-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频繁的过山车行情;信息沟通的条件限制;股民求知若渴,寄望通过新兴事物改变自身的激情;共同缔造了街头股吧的繁荣景象

      1990年12月19日,上午9时,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的朱镕基举槌,一声清脆的锣音敲响,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交所成正式宣告开业。

      尽管当时的市场中,只有30种国库券、债券和被称为“老八股”(延中、电真空、大小飞乐、爱使、申华、豫园、浙江凤凰)的股票,投资者也仅局限在上海等大城市的少数人,但锣声响后,不少一夜暴富的神话成为现实,作为中国证券资本市场的前沿阵地,上海和深圳一夜成了风向标。特别是上海火爆的投资热情,迅速形成示范效应,传导到整个市场中。

      街头股吧的兴盛,也由此而起。

      缔造这种兴盛的因素之一,就是频繁的过山车行情。

      数据显示,从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推出“老八股”,截至1999年年中,就经历了五次大的牛市和熊市。第一次大牛市,时间是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两年时间涨了十多倍,即使是2007年的牛市,也未见如此涨幅。股市中暴富的机会实在太多了。当然,盛极而衰也是必然,迅速上冲之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仅半年时间,股指又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也是不可想像的。

      在疯狂的上涨和下跌行情中,听消息成了股民们梦想战胜市场的法宝。

      当时通讯条件远没有现在发达,街头股吧就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方式。事实上,当时全国进入股市投资的人也不多,上海和深圳占了很大比重,而在上海街头股吧更是占了很大分量,一些投资牛人,如果有很多投资者信赖,完全可以操纵股市涨跌。甚至有人回忆,“在当时,他们可以调动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买卖一只股票,形成领头羊效应,逐步发酵后,就会形成更大的力量,变成一种正向的螺旋。”这时候,消息成了投资者操作股市的决策器。

      最后,投资者求知若渴,渴望通过新兴事物改变自身的激情,也是街头股吧兴盛不可或缺的因素。

      中国第一代股市牛人中,进入股市的年龄,从30多岁到60多岁不等,他们的文化程度,除两位具有博士文凭、个别人具有大学学历外,大多仅有中学甚至小学的水平;很多人是“上山下乡”回城知青,大家对于股市这种可以一夜暴富的新事物很感兴趣,非常希望借此改变自己的生活。

      如今站在街头股吧,上海最早的证券交易所,离此不远,在延安东路、四川中路交界处。

      1921年5月上海组建华商证券交易所,1934年在那儿翻建8层楼房,设9个交易柜台,60个客户房间,是当时全国和远东最大证券交易所。淞沪战争时停业,1943年重开,杜月笙任理事长,1949年上海解放后即关闭。

      斗转星移,风生水起,中国证券交易市场呼啸走来,还将蜿蜒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