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路演回放
  • A7:数据·图表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2013年期货市场上市新品种微调查——重量级品种受关注 现货企业观望居多
  • 三方面入手
    完善动力煤期货交易
  • 全球首个实物交割铁矿石期货上市:让石头不再疯狂
  •  
    2013年12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研究·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研究·市场
    2013年期货市场上市新品种微调查——重量级品种受关注 现货企业观望居多
    三方面入手
    完善动力煤期货交易
    全球首个实物交割铁矿石期货上市:让石头不再疯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2013年期货市场上市新品种微调查——重量级品种受关注 现货企业观望居多
    2013-12-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3年下半年以来,期货市场新品种密集上市,目前新上市品种已有国债期货、动力煤、石油沥青、铁矿石、鸡蛋期货和粳稻期货6个品种,纤维板期货、胶合板期货也于12月上市。

      由上海证券报近期对10位期货公司研发人员及11位市场参与投资者进行的微调查结果显示,新品种上市后的整体表现和市场运行平稳,投资者参与较为理性,未出现明显的资金“炒作”行为。

      在众多新品种中,动力煤、铁矿石等重量级品种的市场参与度较高。由于新品种上市时间短,一些现货企业仍处于观望阶段,不少新品种的价格发现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受访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未来应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提高交易主体的认知能力,同时完善相关交易、交割规则,引导产业客户参与其中,体现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记者 董铮铮

      新品种上市交易理性

      1、动力煤、铁矿石市场关注度高

      对于新品种上市后市场表现,接近86%的受访人士认为,新品种目前的“交投一般”,共18名;2名受访人士认为“交投清淡”;仅1名受访人士认为“交投活跃”。

      从参与的品种来看,以动力煤和铁矿石为代表的基础工业的期货产品成为市场关注和参与度较高的品种。

      动力煤和铁矿石是重要的资源型商品,中国是这两种产品最大的消费国。这两个期货品种的上市,对于我国相关现货企业的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因此也成为期货新品种市场的“宠儿”。调查结果显示,各有7名受访人士关注或参与动力煤及铁矿石,占比均为32%。

      在其余的新品种中,5名受访人士关注沥青期货,占比为23%;另有2名受访人士关注焦煤期货,1名受访人士关注国债期货,占比分别为9%和4%。

      2、完善产业链的品种聚人气

      值得关注的是,凡是新上市的期货品种,由于与原有期货品种形成了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往往会聚集更多人气。

      以铁矿石为例,其上市后完善了整个钢铁产业链的期货品种,因此吸引参与上下游交易的客户参与交易,为煤炭、钢铁等产业企业跨品种套利提供机会。微调查显示,参与铁矿石交易的客户共5名,占此次参与调查的比重接近50%。这5名参与铁矿石交易的受访者均投资过其下游品种螺纹钢,并且还有2位投资过焦炭、焦煤,即螺纹钢的上游产业品种。

      此外,新品种还将进一步推动上市场品种的交投活跃。近三成受访人士认为“令相关上下游产业链期货品种的交易更活跃”。从期市11月成交情况看,铁矿石共成交83.7万手,环比增加24.28%;其相关品种螺纹钢共成交1808万手,环比增加39.4%;焦炭成交560.8万手,环比增加10.19%。

      3、套保户占多数

      从客户的类型来看,新品种市场参与者以企业客户套保为多数,其中机构投资者占比达50%,投机和套利的参与者各占25%。

      按照目前新品种的交投情况,且以100手持仓作为套保和投机的衡量标准,调查结果显示,日均持仓量在100手以上的客户占比为45.5%,另有45.5%的客户持仓在10-100手以内,仅9%的客户持仓在1-10手。这表明客户参与新品种以套保占多数,资金量小的投机客户占比较小。

      短期内集中上市新品种,也引发市场对分流资金的担忧。从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7名受访人士认为,新品种上市后“分流了其他期货品种的资金,使其他产品的活跃性受到影响”,占比33%。但同时也有5名受访人士认为“对其他期货产品没有影响”,占比24%。

      

      吸引企业参与是重中之重

      1、价格发现功能不显著

      价格发现是期货市场的重要功能。尽管个别品种交易活跃,但是由于新品种上市时间较短,投资者或持观望态度,价格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11名受访人士认为,期货新品种上市后对现货品种的定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作用不明显”,占比52%;10名市场人士认为,对现货品种的定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无受访人士认为其完全“发挥了定价能力”或“无任何帮助”。

      2、现货商参与度仍不高

      究其原因,微调查结果显示,包括贸易商以及现货企业通过套期保值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还不高,有13名受访人士认为影响新品种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在于“现货商参与不积极”,占比为37%;11名受访人士认为“市场开发力度不够”,占比31%。同时,各有4名受访人士认为“商品结构性矛盾”和“交割环节复杂”影响到新品种的流动性,各占11%。受访人士认为,结构性矛盾是每个期货品种都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包括产区和需求区地域不匹配等,这一情况短期较为难以改变。此外,还有3名受访人士认为“定价主导权不在国内”,占比9%,主要集中于铁矿石等品种上。一名关注铁矿石交易的市场人士称,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铁矿石是一个国际性品种,中国铁矿石进口主要集中在国外四大矿石商家手上,大量国际贸易商和生产商的缺失令市场对定价的权威性有所质疑,流动性的缺失也导致大企业无法积极参与市场交易。另有9%的受访人士认为是受“其他”因素影响,代表性观点有:其一,产业资金进入市场需要时间。其二,新品种上市后市场本身处于整体震荡的格局,影响了资金的参与热情。

      3、需引入更多参与方

      提升产业客户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是提升交易活跃度的关键。6名受访人士在调查中指出,应吸引更多参与方,丰富市场参与者结构,包括引入外资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以及机构投资者。

      机构认为现货商参与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一是现货商对品种了解不够,对期货工具不了解。新品种上市时间较短,一些品种的合约还没有完成交割,投资者有一个谨慎观望的过程。二是从资金角度来看,目前正值年底,企业面临资金回流的问题,同时银行贷款也受到影响,企业参与资金受到限制。三是与交易主体有关。以动力煤为例,市场参与主体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下游的电厂、水泥厂等皆为集团和国企,参与期货市场有很大的体制障碍。而国内沥青生产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企业掌控,因此定价权主要是集中在他们手中,这些炼厂日后的参与对沥青期货市场较为关键。四是企业现代制度建设和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不足限制了企业参与期货的热情。

      4、改变企业“谈期色变”

      受访机构普遍认为,上市期货品种的价格发现功能需要有足够的产业客户参与其中,提高市场的参与度,改变企业“谈期色变”的观点,进一步完善价值发现的功能,起到服务实体经济作用。

      就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来看,如何积极引导企业客户参与,受访人士提出的代表性解决方案有:

      其一,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积极宣传和引导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合理规避价格风险,正确对待期货工具,同时,需监管部门牵头市场推广;简化上市仪式,以实体企业座谈会的形式,让期货市场更加接地气。其二,重视投资者教育。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现货企业进行培训,普及期货专业知识,将人才培训与学校教育挂钩;并通过媒体公布每日价格信息,让多方主体能及时了解到期货价格变化情况。其三,企业需建立完善一套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以适应期货市场的运转。其四,需培养行业内既熟悉现货又能熟练操作期货的人才。其五,降低品种的对外依存度。一家参与铁矿石交易的受访企业称,定价权问题可能是个长期的问题,短期内看不到转变的可能,需要积极开发国产矿的应用,降低对外依存度,扭转定价权的缺失。

      5、可扩大交割范围、降低交易成本

      要服务实体企业,期货品种在规则设计上应更贴近市场,更符合现货市场需求,交易规则也要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对于新品种在交易规则方面的完善,市场人士的建议集中在交割和连续交易环节。受访人士认为,应降低交易成本,简化交割制度,争取开放夜盘交易。

      从交易层面看,受访人士认为,对于一些像铁矿石一样的国际性品种,可以开通连续交易制度,覆盖主流交易所的交易时间。同时,可适当放宽持仓限制。对成交量极小、表现持续低迷的品种,可以降低交易门槛,降低交易保证金。并适当引入退市制度。

      从交割环节看,受访人士认为,需扩大可交割范围。包括扩大可交割的品级,引入升贴水规则。交割细则对实际交割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考量,替代品的升贴水制定与市场保持一致。以沥青期货为例,可加入中石油的厂库进行交割。铁矿石期货方面,可以扩大可交割港口范围,如日照港也可以将其纳入交割港口范围;此外,应细化交割规则和交割标准。如动力煤方面,吸引低热值煤炭生产者入市、尽早公布卖方的货物的质量标准;最终实物交收遇天气、港口等原因可以协商交割日期,应说明在几日之内完成等。

      

      上市品种质量更重要

      随着上市的期货品种越来越多,目前市场有不少品种交投日趋清淡,13名受访人士认为“随着新品种不断上市,这将成为常态”,占比达62%。受访人士认为,新品种上市带来的期货保证金规模未有较大幅度提升,外部资金流入较少,投机客导致新品种难以沉淀资金,未来随着新品种不断上市这一格局较难打破。

      5名受访人士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参与程度加深,将自然得到改善”占比为24%。受访人士认为,当市场的参与者结构更为合理的时候,期货品种会逐渐活跃。一名参与铁矿石交易的受访人士表示,从历史波动情况看,铁矿石的确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品种,企业对套保的需求也十分强烈,而且产业链上的其他品种交投已经非常活跃,随着时间的推移,铁矿石成交量会逐渐增加。

      2名受访人士认为“需通过延长交易时段或推出期权等衍生工具后才能得到改善”,占比4%。另有9%的受访人士选择“其他”,代表性观点有:上市品种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在近期新上市及即将上市的期货品种中,各35%的受访人士看好鸡蛋期货与胶合板期货,27%的受访人士看好纤维板期货,3%的受访人士看好粳稻期货。受访人士认为,鸡蛋期货为我国首个畜牧业与鲜活农产品期货,胶合板和纤维板期货也将开启林木业期货的崭新篇章,能为相关企业提供套期保值工具。此外,胶合板期货与国内已上市的煤炭、甲醇存在相关性,增加了跨品种套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