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焦点
  • 7:要闻
  • 8:艺术资产
  • 9:公司
  • 10:市场
  • 11:市场
  • 12:评论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访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人物
  • 债市熊途众生相——一场由无风险利率飙升引发的悬案
  • 债基:熊市下的反思
  •  
    2013年12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债市熊途众生相——一场由无风险利率飙升引发的悬案
    债基:熊市下的反思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债基:熊市下的反思
    2013-12-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吴晓婧

      

      “对于做债的人来说,经历过2013年,人生就完整了。”这是一个固定收益总监的自嘲,在他看来,今年债市市场太不一样了,简直就是颠覆性的一年。

      传统凯恩斯分析框架屡屡失灵,债券基金经理们开始反思,只有新的“战法”才能适应这个“新版熊市”。

      另一个尴尬境遇是,债基发行大年,收益率却相当惨淡,相比于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如此之大的债券基金的客户体验度,可谓相当之差。

      债基深陷“赎回”到“亏损卖券”的恶性循环,各种冲突升级。

      如今,债基“赎回潮”已经归于平静,在度过了异常煎熬的几个月之后,各方都有着太多反思。

      传统投资“战法”失灵

      传统的债市分析主要集中在三大因素,即宏观经济和通胀等基本面因素、市场资金面状况、货币政策取向。

      今年以来,这套传统的市场分析框架却被验证为多次失灵。

      利率市场化,无疑是颠覆今年债券市场的最大推手。

      在业内一位相当资深的债券基金经理看来,“中国的经济已经不再是约束性的经济,中国从金融约束走向金融开放,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很多都到了5%甚至6%,这意味着老百姓有更多投资选择。这确实对一些隐含政府担保的债券带来很大的压力,无论是国债、金融债还是城投债,这些都是采取低成本融资的债券,但今年融资成本上升,一旦回购利率上限,上述债券的压力就会出现。”

      在上述基金经理看来,债券市场真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就是债券市场从金融约束走向了金融开放,成本端压力很大,无风险收益率贴补会上升,这是利率市场化的结果。

      但大多数债基的基金经理,还在沿袭传统的打法和思维模式,套用以往债市投资的教条主义,也导致了多只债券基金陷入亏损。

      一位固定收益总监十分感慨,他坦言,以前大学里学到的是凯恩斯分析方法,比如我们会根据CPI和经济增速选择如果投资布局。当经济下滑的时候,我们就买债券,而当经济下滑一定程度,政府开始提振经济“放钱”,放流动性初期的时候,流动性高度充裕,债券市场会涨一波,而后期通胀出现的时候,政府就开始打压通胀,我们就会卖券,所以是一个不断的替代的过程。

      周期的轮转中,其实就是凯恩斯的短期的操作方法,但今年,这些分析方法显然失灵了。

      虽然自三季度开始,经济增速和通胀水平有所上升,但远未达到超预期的境地。从10月的经济数据和物价涨幅看,四季度两者的反弹随时会戛然而止。但10年期等关键期限国债的收益率却节节攀升,甚至突破了2011年通胀超过6%、经济增速达到两位数时的高点,这意味着债市的走势已经脱离了基本面表现。

      在上述固定收益总监看来,明年做债需要有新的“打法”,在传统的做好基础债券分析和加杠杆后,更需要加衍生产品进行对冲,同时加强信用分析。“未来个券分析会越来越重要,基金公司因为有大量的研究员寻找阿尔法收益,所以在这方面会有优势,通过个券分析,才能赚取超额收益。”

      债基经理坦言客户体验太差

      净值大幅下挫的债券基金,遭遇了投资者的“用脚投票”,就连债券基金自己也直呼,净值的大幅波动,令客户的投资体验太差了。

      机构投资偏好的改变加剧了债券熊市,而在这一波债券暴跌中,保险机构,也充当了推手。

      业内一位资深的基金经理对记者透露,暴跌前夜,包括其管理的债基在内,多家基金公司的债券基金都遭遇到了保险机构的巨额赎回。

      在其看来,债基的持有人中,保险机构持有比例过大,同样需要引起注意。随后,债市遭遇了剧烈的调整,而多只债券基金因为亏损,再度遭遇大量赎回,基金经理被迫抛券。

      记者11月25日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彼时570只债券基金(A/B/C分开计)中,就有200只债券基金跌破了“1元”面值,“破发”比例甚至超过了35%。

      从最近6个月的收益率来看,有23只债基净值亏损幅度超过了10%,其中,3只债基亏损幅度超过了20%。此外,还有70只债基亏损幅度在5%到10%之间。

      随着债基收益率急转直下,该类产品遭遇了投资者“用脚投票”,债券基金的赎回潮有所蔓延。

      数据显示,10月份债券型基金较9月份减少160亿份,至2908.31亿份,缩水比例为5.2%。为所有基金品种中缩水比例最大的。其资产规模也缩减5.72%至3036.3亿元,这一资产规模创下了年内新低。

      事实上,11月的债基继续遭遇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赎回潮。虽然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债券型基金仅遭遇43.11亿份净赎回,规模缩水87.19亿元,但业内人士认为,债基11月遭到赎回的情况远严重于这个数字,达到了上百亿份,因为新发债基的认购“填补”了大部分的赎回。

      事实上,在银行客户经理在对债基的销售中,由于过度宣传甚至个别对客户承诺“保本”,因此当客户遭遇亏损之后,与银行客户经理的冲突开始升级。

      不过,就连债券基金经理自身也认为,债基的净值波动太大,这使得客户体验太差。

      一位债券基金经理甚至自嘲,“我们做债券,一会儿玩宏观,一会儿玩久期,一会儿玩杠杆,但却不如一个老大妈买一个理财产品。”上半年,这位基金经理的收益在4%左右,但下半年就亏损了3%,而且是经过了异常的煎熬,才守住了正收益。

      “这两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差不多在5%左右,两年下来就是10%,而两年能做到10%的收益的债基实在是太少。”上述债基经理认为,净值稳定对于债券基金是十分重要的,PIMCO的一些债基每年都能做到7%,所以能够做到上千亿的规模,目前国内的债基确实很难和银行理财产品相媲美。

      他期待管理层方面对于债基的监管有一些新的思考,比如目前投资品种太少,或者考虑能够放开债基进行非标的投资,或者债券的估值方法能够进行灵活的调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