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美联储温和缩减量化宽松政策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因为届时投资者会对价格极为敏感,很可能导致利率趋升和货币波动。而随着量化宽松政策效用逐渐消退,投资者需要对资产泡沫严阵以待,因此明年当资产价格上升趋势开始放缓时,便应准备离场。
■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依旧会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的一系列改革计划可能会给亚洲股市带来持续多年的上升势头。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孙忠
贝莱德(Blackrock)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截至2013年9月30日,贝莱德管理的总资产已经达到惊人的4万亿美元,涵盖股票、固定收益投资、现金管理、替代性投资、不动产及咨询策略。
该公司全球首席策略师孔睿思(Russ Koesterich)日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详细阐述了其对明年全球经济的看法以及市场投资机会。这或许给中国投资者带来启示。
不能对缩减QE掉以轻心
上海证券报:请谈谈您对世界经济的总体看法。
孔睿思:我们正身处低增长的环境。德意志银行数据显示,近五年发达经济体平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已下跌至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最低水平,甚至新兴市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也贴近50年来的低位。
幸运的是,经济增长正逐步回到正轨上。欧、美、日、中四大经济体的增长步伐自2010年以来首次同步加快,这对全球市场是利好消息。
分别来看,随着加税及削减开支的影响减退,我预计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最高可达约2.5%;欧元区竭力维持增长,但对于庞大的债务负担来说,其努力仍是杯水车薪;虽然中国增长放缓,加上金融业存在隐忧,但中国仍然是带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对日本的增长计划能否奏效,我们团队内部还存在分歧意见。
上海证券报:明年的世界经济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包括美联储逐步退出QE、欧洲央行收缩资产负债表等,这对全球的流动性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您对明年全球流动性如何判断?
孔睿思:我认为,明年流动性供应增长将进一步放缓。这影响利率的变动速度和绝对水平,也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我预计,美联储将缩减买债规模,但会按持续缓慢增长情况或前瞻性指引抑制利率升幅。另一方面,欧洲央行资产负债表正在收缩,英国银行可能因经济增长情况而提高政策利率。中国的央行则可能采取轻微紧缩政策以减少信贷泡沫。新兴市场外汇储备的回流亦正在减慢。
这些抑制流动性措施的部分作用将被日本银行的资产购买计划抵消。此外,因为担忧通缩,欧洲央行也着手实行不同形式的量化宽松政策。
当然这些政策里,市场最关注的是美联储减缩量化宽松政策。我认为,对美联储温和缩减量化宽松政策不能掉以轻心,而且必须作好充分准备。预计届时投资者将会对价格极为敏感,很可能意味着利率趋升和货币波动。
目前正候任的美联储主席耶伦面对的严峻挑战就是如何让超宽松货币政策时代完美谢幕。但是我认为,虽然这是终极目标,然而却可能不是耶伦的着眼点,我预计耶伦将更着重促进全面就业,多于控制通胀。这意味着,前瞻性指引保证短期内不会加息,以及在其他措施的配合下,缩减量化宽松规模的影响将会减轻。
无论如何,明年仍将是美国货币史上第二宽松的年度,仅次于2013年。目前来看,明年利率会持续处于低水平,流动性充裕。美国失业率可能于2015年初下跌至美联储设定的加息界限6.5%,但即使失业率触及此界限,美联储也未必实时加息。相反,美联储可能会使用前瞻性指引,并作出大量承诺,表示在经济好转并可以承受相关影响前不会加息。
中国金融行业改革至关重要
上海证券报:刚才您谈到中国依旧会是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其实投资者已经看到,中国经济增速正在放缓过程中。那经济放缓和动力是不是矛盾呢?您认为中国经济运行中隐藏着什么风险?
孔睿思:在全球经济持续缓慢增长的情况下,市场已经预计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将放慢,但焦点已转向其进一步下跌的幅度。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仍会带动全球经济增长。而且,目前中国基本上不受全球金融体制所埋下的计时炸弹的威胁。
其实对于重新平衡消费导向经济模式而言,中国经济轻微放缓是有利的。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消费仅占中国经济的36%,远低于印度的59%和巴西的60%。
当然,中国经济隐藏的一些风险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比如信贷增长确实令人担忧。过去信贷扩张过快通常会引发一连串问题,中国新增信贷于2012年创出新高,其中部分信贷隐藏于资产负债表外,如理财产品。这其中存在期限错配问题,许多产品为长期资产提供短期融资,一旦流动资金出现紧绌,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我认为这问题相当棘手,但有两项利好因素,其一是监管者对风险表示关注,并正采取行动抑制增长,避免情况失控;其二是中国的金融制度尚未与世界其他金融制度接轨,因此即使信贷系统发生问题,对全球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有限。
上海证券报:上个月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经济社会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您认为,改革给市场带来什么机会?
孔睿思:我认为,中国的改革计划可能会给亚洲股市带来持续多年的上升势头,关键在于决策者能否实现履行承诺。
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金融行业改革,比如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增加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等。同时,新一轮的改革将为中国形成市场定价机制以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提供良好契机。此外,目前市场对中国的改革看法十分正面。投资者对新兴市场及中国股市的持仓偏低,但倘若投资者发现任何改变现状的因素,市场表现或会急速转向。
而且,中国正推动企业更广泛地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藉此更准确地对贸易商品进行定价,减低对美元融资的依赖。根据SWIFT的数据,10月份人民币已超越欧元,成为全球贸易融资中第二大常用货币。
当然改革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利影响。比如为了长远利益,改革会带来短暂痛楚,也可能会拖慢短期的增长。比如经历了6月份“钱荒”后,银行仍然未能重整旗鼓,流动资金仍然紧张。比如利率市场化可能会造成息差收窄、坏账增加及融资成本上涨,损害银行业的表现。比如土地改革可能会加重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等等。这些问题也引起部分投资者的质疑。
资产价格上升趋缓时应准备离场
上海证券报:美联储于今年年中暗示将会缩减量化宽松规模,导致市场波动加剧,资金纷纷撤离新兴市场,为全球金融市场敲响警钟。假如2014年美联储真正着手缩减量化宽松规模,历史会否重演?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您认为明年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孔睿思:我觉得现在难以断言。首先,许多对利率敏感的资产已经作出反应。例如,自5月份伯南克发表缩减量化宽松言论以来,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已上升约1%。其次,市场已经历过类似情况。再者,市场对不利前景的忧虑往往较实际的市场冲击效果更大。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许多资产,比如发达市场股票及信贷类资产已迅速摆脱缩减量化宽松的阴霾,部分资产更屡创新高。由于新兴市场外汇储备增长下跌,全球流动性的另一来源——新兴市场经常账户盈余的回流出现放缓趋势。此外,投资者对价格极为敏感,亦加剧市场波动性。
就投资机会而言,其实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后,许多资产已物非所值。比如债券价格长期高企,尤其是所谓安全的主权债券;大部分股市也正迅速上涨。今年股市回报大致与基本面无关,这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在日本以外的大部分市场,股价倍数扩张,这意味投资者需要就相同盈利支付更高成本带动回报增长,此现象令人忧虑。
随着量化宽松政策效用逐渐消退,我们需面对现实,对资产泡沫严阵以待。因此,2014年将是从风险资产中争取更高回报的一年。当资产价格上升趋势开始放缓,便应准备离场。
具体而言,相对于债券,我们更看好股票。我认为,虽然全球股价偏高,但仍未出现泡沫,大致看好欧洲及日本股市,但是一定要留意收益率。我们团队对欧洲股票审慎乐观,与美国股票相比,欧洲股票估值偏低。根据新增订单趋势,2014年企业盈利增长可达8%至10%,虽然欧元转强可能会令升幅收窄。但须注意的是,欧洲蓝筹股相当依赖新兴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