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
世贸组织能打破多哈回合谈判中途“无限期中止”多年的僵局,在贸易便利化等方面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对于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的利好实不可低估。这也让世人再度看到了世贸组织多边机制的不可替代性。
尽管本质上仅仅是一系列“早期收获”文件,离全面的多边贸易自由化协定距离尚远,但世贸组织达成其成立以来的第一份全球贸易协定——《巴厘一揽子协定》(Bali Package)仍然堪称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的一大佳音。因为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头顶笼罩着太多的乌云。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正在经历显著的放缓,世贸组织《2013世界贸易报告》显示,1980年至2011年间,世界货物贸易年均增长7%,商业服务贸易年均增长8%,世界贸易增幅是产出增幅的两倍;但2011年世界出口增幅就已降到了5.2%,2012年世界贸易增幅进一步降至2%,为1980年以来最低水平;全球经济阴晴不定,此前顺风顺水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风险急剧积累放大……
在这样的环境下,世贸组织能打破多哈回合谈判中途“无限期中止”多年的僵局,在贸易便利化等方面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对于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的利好实不可低估。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这一系列早期收获坚守住了多哈回合谈判“发展回合”的基本导向,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了更大的弹性和自主选择权,这对于世界经济贸易均衡可持续发展、对其成果分享成本分担更加公平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巴厘一揽子协定》重塑了国际社会对世贸组织的信心。由于多哈回合谈判中途“无限期中止”多年,主要贸易大国纷纷转向区域经济一体化,世贸组织一度有被边缘化之虞。然而,这种边缘化归根结底只应是、也只能是暂时的现象,因为主要贸易大国没有一个能依靠区域组织满足其全部主要贸易需求,而且美国等国力推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掌握区域经贸协定主导权,从侧面包抄多哈回合,最终按照他们的意愿塑造世贸组织多哈回合及以后谈判面貌。回顾一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与乌拉圭回合进展的关系,就能看明白这一点。这次谈判达成《巴厘一揽子协定》,让世人再度看到了世贸组织多边机制的不可替代性。
战后迄今,东亚经济体堪称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成功标本,从早年发家的日本到后来相继兴起的“四小龙”、中国、东盟,其经济的高速增长无不带有浓郁的“出口导向”色彩。中国虽然正在调整过度依赖外需的经济发展战略,但这种调整绝非抑制对外经贸发展,更不是削减对外经贸绝对规模,而是通过创造更平等的环境让内需得以充分发挥其增长潜力,促其增速超越仍在持续增长的外需,从而逐渐取代外需成为拉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发展前景并不是简单地降低,而是“以价值形态衡量的低贸易依存度+以物质形态衡量的高贸易依存度”的组合。
入世以来,中国人看待世贸组织的眼光虽正从仰视转为平视,但绝对不应、也不会俯视。无论中国参与、组建了多少区域自由贸易组织,作为一个其国民经济已深深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第二进口大国、异军突起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国,作为一个其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遍及全球的国家,中国的最大利益,仍在于世贸组织所代表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以一个享受充分权利成员的身份积极参与,努力推动这个多边贸易体系健康、平稳前行,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目前在区域、双边机制上的投入与其说是代表了中国贸易政策的主流,不如说是为了推动多边机制进步所作的侧面努力。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一系列关于发展开放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的承诺,对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宣示了中国利益之所在。中国如此,其他东亚经济体、其他大多数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方亦可作如是观。多哈回合谈判越是久拖不决,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越高,东亚各经济体被迫支付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从这个意义上看,《巴厘一揽子协定》达成对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堪称一大利好。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为多哈回合进展和达成《巴厘一揽子协定》做出了与自身能力相称的重大贡献。在入世时,中国就已做出了重大承诺,关税水平早早步入发展中国家中最低者行列,很多领域市场准入壁垒之低,已胜过许多发达国家。与此同时,中国又为坚守“多哈发展回合”的发展导向付出了重要努力。正是在这一切努力的基础之上,《巴厘一揽子协定》的成果对中国才分外香甜。
中国始终对多哈回合最终全部圆满完成寄予厚望。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