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广告
  • 4:新闻·市场
  • 5:财富·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研究·财富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曼德拉
    对今天这个世界的
    意义
  • 国力,最终是人力资本的比拼
  • 巴菲特神奇投资配方解密——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五十二
  • 沃尔克规则尚未生效已打了折扣
  •  
    2013年12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专栏
    曼德拉
    对今天这个世界的
    意义
    国力,最终是人力资本的比拼
    巴菲特神奇投资配方解密——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五十二
    沃尔克规则尚未生效已打了折扣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力,最终是人力资本的比拼
    2013-12-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李 翔

      市场化原则的改革可有效倒逼我们的教育体系做出变革。从招生专业设置,师资配备,到教育资源的分配等,都不再依据行政主管部门的喜好来执行,市场将会做出最好的评判。

      GDP作为衡量国家总得财富水平的传统指标,已越来越不适合转型之后的中国经济格局。2002年联合国发表20国家的财富报告,财富被分为三大类:传统的有形资本(机器设备,厂房,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整体人口的教育水平和技巧),以及自然资本(土地,森林,原油等)。根据这一新型的核算标准,中国整体的经济实力相对与其他国家的排名与按照GDP的排名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按照GDP指标,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了日本,但是按照联合国20国财富报告新财富指标,以2008年的数据,日本的财富总量超过中国2.8倍。这一新型的指标体系中,人力资本被给予了更高的权重,构成了英国总财富的88%和美国总财富的75%。而在这20个样本国家中,日本的平均人力资本是最高的,同时日本还是在1990年至2008的期间未曾消耗其自然资本的仅有的三个国家之一。在同样的样本区间,不同国家经济增长所依赖的资本形式也大不相同。德国在这个期间的人力资本增长了50%,而中国的有形资本则增长了540%。中国有形资本的大幅增长的另一面,则是自然资本的大幅减少和人力资本的增长不足。

      无疑,一种单一的统计数据不能涵盖中国经济增长的全部,但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的新视角,中国经济结构所面临的转型方向,恰恰与这一数据高度印证。这些数据和稍早前席卷中国东部百余城市的雾霾一样清楚地提醒我们,靠消耗自然资源拉动经济增长这一传统的经济模式已走到尽头了。经济转型的核心,就在于转换我们对于财富的认识,以此来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以人为本,不仅仅体现在我国的执政理念之上,更应体现在经济增长之中。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的增长的核心内容,就该更好更快地发展中国的人力资本。

      对于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中国政府不可谓不重视,投入不可谓不巨大。在上届政府任期内,我国的教育投入就已达到了占GDP 4%的水平。我国的教育水平也确实获得了显著提升。据本月初经济合作组织(OECD)针对国际15岁学生的数学、阅读和科学能力的测试,我国上海的学生在数学上位居全球第一。但在骄人的初等教育背后,却掩盖不了高等教育的尴尬。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人数在今年创下699万的历史新高后,更会在2014年达到740万。然而不断增长的毕业生数目除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之外,对于我国人力资本的贡献却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是我国引以为傲的初等教育,也因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存在显著的地域差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对于教育领域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政策,也正是着眼于此。这些措施不管是公立学校的师资轮岗,还是取消学生中学的文理分科,都是针对我国教育体系中已暴露出的诸多弊端的一种纠正。归根结底,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市场改革方针应是一致的,那就是引入市场规则,向民间资本放开教育领域。

      谁都明白,我国的教育行业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去行政化之路无疑是教育改革的唯一出路,恰恰也是阻力最大的一条路。因为这不仅意味着高校与行政级别脱钩,更意味着整个教育产业利益蛋糕的重新切割。而这次变革能否成功,也直接关系我国的国运。困扰我国教育产业诸多问题的核心症结,就在于对教育体系的行政化干预过多,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自我强化的封闭性生态系统。小修小补难以撼动固有体系的筋骨。如果不彻底用市场化来革新我国的教育体系,那么,改善我国的人力资本,很可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坚定的按照国际化,市场化的原则来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需要国家从顶层予以制度上的支持。如果现行的教育制度不变,那么哪怕投入再多的资金,也是徒劳无益的,因为这些资金会按照行政力量的意志,流入对其最为有利的领域。只有根本的制度变革,才能保证既有的资源存量和新的增量资源进入最有利人力资本形成的领域。人才,乃立国之根本。这几乎是每个国家都奉为圭臬的核心原则。改变我国人力资本落后的局面,迫切需要我们尽快做出变革,而变革的方向就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下不断开放教育产业,减少行政干预,让多样化的资本进入教育行业,让市场化原则成为中国教育的主导。

      改革开放迄今已经35年了,相信各方如今对市场化原则在调配资源上的高效性已有了足够的认识与感知。教育产业市场化改革能有效解决我国就业市场的错配问题。而行政化的人才供给体系和基本上市场化的人才需求体系的错配,无疑解释了我国最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市场化的原则改革可有效的倒逼我们的教育体系做出变革。从招生专业设置,师资配备,到教育资源的分配等,都不再依据行政主观部门的喜好来执行,市场将会做出最好的评判。同时,在市场化的原则下一些困扰中国高校的诸如论文抄袭,剽窃,学术造假行为等痼疾也将逐步得到根本性治理,因为在高效的市场化环境下,上述行为的成本会高昂到无法承受,被识破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作者系英国约克大学金融学博士,现任教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