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专版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特别报道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封面文章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市场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金融改革面对逼仄的国际环境衔枚疾进
  • 重组股的财富神话要画上句号了
  • QE悬念落地
    经济风险骤增
  • 吁请将定向增发从再融资中剥离出去
  • 外论点击
  •  
    2013年12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评论
    金融改革面对逼仄的国际环境衔枚疾进
    重组股的财富神话要画上句号了
    QE悬念落地
    经济风险骤增
    吁请将定向增发从再融资中剥离出去
    外论点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论点击
    2013-12-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外论点击

      ◎《金融时报》12月20日文章

      定量宽松减缓后不要再走错路

      股市备受期待的圣诞牛市终于在本周露出了苗头,美国股市在下跌数周后,又到达新高点。这一切不是圣诞老人的馈赠,而是来自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伯南克任期很快将满,在此之前,他为市场带来了最后一个惊喜:美联储将把每月购买债券的规模从850亿美元削减到750亿美元。

      现在美联储所面临的情境,正与已攀至峰顶的登山者类似。上山时,能逐步分泌出充足的肾上腺素,但在下山时,肾上腺素高峰已过,疲惫虚弱接踵而至,因此下山时最易发生意外。当定量宽松政策开始刹闸时,最大的担忧是会触发通货膨胀。另外,就像下山一样,速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带来风险。

      过快退出定量宽松政策将增加债券投资者的风险,因为美国财政部的债券收益率会影响到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易,让行情变动更为剧烈。另外,定量宽松过快退出也会增加资本逃逸的可能性。当涌往新兴国家的热钱反向流动时,这些国家将被暴露于资本不足的窘境中。同样,过慢退出定量宽松也会带来风险,这就是资产价格泡沫,特别是股价。

      本周定量宽松减缓计划的宣布,并未对市场造成猛烈冲击,各项数据的变幅均在正常范围内,不过资产价格的泡沫仍在继续。虽然股市在过去18个月升高了40%,但并不是因为公司盈利能力的好转。另一个风险是通货膨胀正在接近美联储的底线,商品价格持续下降。

      如果美国经济增长再次踟蹰,通货紧缩的风险将会重现。这意味着美联储或将不得不开启新的定量宽松,而非减缓。如果到了这步境地,唯一的确定性将是市场更大的变动。但目前来看,伯南克还是为市场带来了好消息。

      (作者约翰·奥瑟兹著有《可怕的市场周期》 贺艳燕 编译)

      ◎《日本经济新闻》12月19日社论

      欧元区经济稳定寄望德国新政府

      德国左右两大政党完成了联合组阁。安格拉·默克尔首相率领的保守基督教民主社会联盟和第二大党“左派”的社会民主党加起来占了国会全部议席的八成,具有极为稳定的政治基础,因此默克尔首相理应充分发挥她的领导能力。希望德国以强大的新政权的产生为契机,做一个“成熟国家”,在政策运营方面不应把目光局限于国内支持率和政治形势,而应着眼欧元区整体的经济增长和稳定。

      此前,德国对深陷财政危机的南欧国家缺乏宽容之心。由于德国把严格的财政紧缩和结构改革作为资金援助的条件,南欧国家反德情绪高涨。在另一方面,德国一部分人也是满腹牢骚,“我们辛辛苦苦挣的钱为何要拿来帮助游手好闲的南欧国家?”以共存共荣为理念的欧元区如果发生这种分裂,那么难保危机不会再来。

      德国一枝独秀的不平衡,对世界也不是一件好事情。2012年,德国的经常顺差额达到2385亿美元,连续两年力压中国位列世界第一。欧洲统一货币扩大贸易最大的受惠者是德国,因为没有欧元区的一体化,便没有德国的成功。南欧债务国当然应该健全财政,但是德国自身也该承担作为欧元区核心国家的责任。默克尔政权不应该再继续增加经常顺差,而应该积极扩大内需给别国提供出口的机会。德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扩大内需的余地也很大。还可以通过接受劳动力增加欧元区各国的就业机会。为此,德国应在国内进行相关制度的改革。

      虽然两大政党联合执政谈判的焦点是最低工资和年金制度改革等内政问题,但是我们希望默克尔首相能就“德国在欧元区的责任”在政府内部达成统一意见。(梁宝卫 编译)

      ◎《莫斯科时报》12月20日文章

      碳排放交易的亚洲角色

      今天,在亚太范围内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拥抱碳排放交易,如哈萨克斯坦、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中国、新西兰则代表了碳排放交易亚太区的先行国家。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对碳排放交易成为一种机制特别关注,这将有助于中国达到其国内的目标:到2020年,碳浓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将较2005年碳浓度水平减少40%至50%。2011年中国宣布在北京、重庆、上海、深圳、广东和湖北等省市试点碳交易。

      中国试点碳交易的动机是多元的。首先,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必须是可持续的,气候改变会让中国越来越深切地体会环境的敏感性。第二,中国明白,行政命令式的政策不会激励创新或鼓励企业。但碳排放交易会对市场发挥调节作用,并为减排创造融资渠道。最后,国内碳排放交易的成功经验将为中国履行国际减排任务增添信心。

      正如中国所表现的那样,亚太国家越来越意识到碳交易是目前条件下减少碳排放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亚太地区的碳排放交易系统应与欧盟的碳交易系统打通。事实上,如果欧盟想维持碳交易的领导地位,就需要升级并实施必要改革来确保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的有效运转。这将对全球对抗气候变暖的技术改革意义重大:2020年后能设计并达成一个全球认可的框架,将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限制在2摄氏度。这一终极目标的紧急性与必要性并存。亚洲国家的努力,对这一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

      (作者系全球立法者组织政策副秘书长特里·汤森 贺艳燕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