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路演回放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销量下滑一成收入反增两成
    奇瑞转型初见成效
  • 塔瓦雷斯正式履新
    标致雪铁龙战略平衡点直指武汉
  •  
    2014年1月9日   按日期查找
    T5版:汽车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T5版:汽车周刊
    销量下滑一成收入反增两成
    奇瑞转型初见成效
    塔瓦雷斯正式履新
    标致雪铁龙战略平衡点直指武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销量下滑一成收入反增两成
    奇瑞转型初见成效
    2014-01-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琼
      黄华琼

      ⊙记者 吴琼

      

      2012年8月,奇瑞汽车对外正式宣布战略调整。2013年,奇瑞汽车交上一份年销量同比下滑约10%、销售收入增长约20%的答卷。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如何评价转型成绩?尹同跃称:“经过这一年多的实践,我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已经走在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上。”

      2013年,奇瑞汽车一次次向外界证明其改革的决心。据悉,2013年推出新车艾瑞泽7、瑞虎5之前,为加强质量,奇瑞汽车最终决定推迟数月上市。

      2014年,这家自主品牌车企将如何继续坚持转型?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奇瑞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黄华琼表示,“2014年,奇瑞汽车国内的销量目标为36万辆。未来,奇瑞将坚持正向体系研发,走平台化、模块化发展之路。”

      记者:这几年是奇瑞汽车变化最大的一年。目睹你们从辉煌到沉寂,再到如今的二次发力。如果说最初创立奇瑞汽车时,凭借的是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那么现在支撑奇瑞汽车转型的是什么?

      黄华琼:奇瑞其实也是“90后”,1996年正式成立。当然,奇瑞汽车是一批“60后”领导的“90后”企业,走过了近17个年头了。

      从这个方面看,奇瑞汽车是一家年轻的企业,它希望快速成长,尽快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但2010年之后,奇瑞汽车的高层领导开始思考一个问题——经历了快速增长后,奇瑞汽车未来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作为一家年轻的企业,这么短的时间实现年销量60万辆,在国际上也很罕见。从2010年至2012年,奇瑞汽车一直在探讨发展模式。一种模式是说继续走原有模式,跟随中国市场的变化寻找新增长点。但这一模式实际上是回避和逃避竞争。第二种模式是直面竞争,即遵守行业的规律,用同一种规则、同一种发展规律、同一种竞争水平来进行同台竞争。这就对奇瑞汽车提出了一个挑战,奇瑞汽车有没有决心和能力去建立起符合行业规律的这套体系,能不能打好基础?最后我们决定了未来奇瑞汽车十年的发展道路。

      在设定十年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同时,奇瑞汽车自2011年开始了体系的调整。最为明显的是调整研发体系,因为研发体系是龙头。我们开始了正向开发,打破了原来事业部制的状态,从原来一个小组开发一款产品、每款产品做底盘、发动机、做匹配各是一套人马,不同产品各自为政,转至形成矩阵式的管理,最终提升效率及实现技术的通用。

      在制造方面,我们从一个个基地各自为战调整为大制造的格局。现在,公司副总经理李立忠总体负责整个生产管理体系,包括大连工厂、鄂尔多斯、芜湖工厂。在质量管理体系上,从过去分模块、各个工厂自搞一套,到现在引进合资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记者:如果说2013年,奇瑞汽车最大变化是让外界看清了你们的转型思路、转型决心。那么2014年你们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黄华琼:2014年,奇瑞汽车将继续调整产品结构。在产品结构调整的背后,是整个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当然其中也包括经销商的盈利能力。

      在营销层面,奇瑞汽车将建立一套以客户体验为导向的营销体系,将过去分网销售的模式改为合网销售。我们将调整盈利结构、销售结构。其实2013年,我们已经开始调整结构了,尽管2013年销量较2012年下滑约10%,但销售额上升约20%。明年销售收入上升幅度将更大。

      记者:销量下降,销量收入上升,表明单车成交均价大幅上升。2013年,你们单车均价增长了多少?

      黄华琼:2013年,单车成交均价5万余元,比2012年上升了不足1万元,预计2014年将增长至7万元左右。

      记者:2014年如何考核营销业务?具体指标是什么?

      黄华琼:考核的指标有好几种。如销量目标、单车成交均价、市场份额等等。营销公司反正任务挺重的,但我们有底气完成任务。按照规划,2014年奇瑞汽车国内销量将达到36万辆。

      对于奇瑞而言,2014年经营计划是做得最细的一次。我们大约从2013年6月底就开始做这件事。各个板块、各个部门分别做自己2014年的经营计划,并一轮一轮进行讨论,方得以确定最终方案。

      记者:36万辆的销量,将主要来自于哪些市场?

      黄华琼:2014年,奇瑞一方面要巩固原有市场的优势,另一方面要打回一线发达市场,使得覆盖群体能够尽可能的宽泛一些。约40%的销量将来自于三、四、五线城市。一级网络和二级网络的贡献将超过30%,甚至达到40%。

      2014年,奇瑞汽车营销体系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网络拓展,即强化现有的销售网络。2014年,如何在三、四线城市强化网络结构、网络形式,以更贴近用户、提高用户的便利性,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奇瑞汽车是经销商网络较早下沉的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