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财富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市场
  • A7:数据·图表
  • A8:路演回放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热切期待存款保险制度今年破茧新生
  • 近半银行理财产品真实收益率被隐瞒
  • 要发布重大重组信息?
    请先提交保证金!
  • 重新“发现”
    货币型基金
  • 建立以备案制为主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
  •  
    2014年1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热切期待存款保险制度今年破茧新生
    近半银行理财产品真实收益率被隐瞒
    要发布重大重组信息?
    请先提交保证金!
    重新“发现”
    货币型基金
    建立以备案制为主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重新“发现”
    货币型基金
    2014-01-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邱思甥
      □邱思甥

      1853亿基金规模、4303万客户,天弘基金新年伊始宣布了这两个令人震惊的数字。余额宝从去年6月13日上线开卖以来,不到半年规模即排名全国公募基金第一、全球货币基金第二十二,更让整体公墓货币型基金规模达到6000亿人民币以上。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基金公司,一个再简单不过货币型基金,竟能在中国金融市场激荡出如此大的浪花,它捅破了一层窗户纸:我国的银行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临界点。

      阿里巴巴的创办人马云曾豪气云天地说:银行如果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果然,余额宝横空出世,用户平均年龄仅28岁,人均持有金额为4307元。其中,最为活跃的18至35岁用户占比82.8%。50岁以上仅占2.3%,60岁以上0.5%。余额宝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功之后迅速引发跟风者,活期宝、定期宝纷纷出台,结合团购的概念,百度推出预期收益8%的百发、百胜,网易更将“添金”产品预期收益推高到了10%以上。想想也是,不管是余额宝、活期宝,甚至是百度百发、添金,背后挂钩的无一不是货币型基金。货币型基金存在已久,为何其优点要到今天才被互联网金融发现呢?

      货币型基金只投资于货币市场,如短期国债、回购、央行票据、银行存款等,因此本金比较安全,一般情况下,投资者盈利的概率为99.84%;一般可在申请赎回的第二天资金到账,风险基本可以忽略。而其流动性仅次于银行活期储蓄,每天计算收益,一般一个月把收益结转成基金份额,收益较一年定期存款略高且利息免税。所以,货币型基金非常适合追求低风险、高流动性、稳定收益的单位和个人。

      但是,货币型基金不是银行储蓄,这一点仍须注意。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就让美国老牌货币基金TheReserve的单位面值低于1美元(0.97美元),这是美国14年里第一个净资产价值跌破1美元的货币市场基金。TheReserve共持有雷曼兄弟商业票据5.35亿美元,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后,这些投资可能血本无归。虽然这个损失相对于610亿美元的净资产规模显得相对较小,却引发了意想不到的恐慌。在基金持有人大量赎回的压力下,TheReserve的资金流动性终于爆发了全面危机,不得不停止赎回并不断延长停止赎回期,最终坠入清盘深渊。

      在理论上,货币基金也存在风险,主要分为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是指货币基金投资对象的风险,TheReserve因雷曼破产而清盘就属于这类风险。与之相伴的是流动性风险,基金出现巨额赎回,如果被迫亏损卖出债券,情况严重时就会跌破面值。

      挂钩货币型基金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市场大行其道,最不爽的自然是银行。试想,一般存款人把钱放在银行一年最高收益也不过3.3%。而以余额宝目前1853亿的规模,约在5%或6%的年化报酬率,等于可帮投资人创造近100亿的报酬,而这笔钱放在银行利息收入还不到40亿(以一半活期一半定期存款计算),这个差距就是银行所减少的利润。目前国内居民储蓄存款高达43万亿,其中定期约27万亿,活期约16万亿,若通通转变成货币型基金,银行利息损失将高达1.3万亿。虽然这样的可能性很小,但此一数字着实令人心惊。这还不包含企业的存款呢。

      当然,银行也不会束手就擒,在利率未全面市场化、存款上限仍受限制情况下,银行的反击手段便是理财产品,这从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节节走高可以看得很清楚。2013年底,银行理财产品掀起一股高息风,6%或8%,期限从3个月到12个月不等的理财产品在各银行随处可见,市场上普遍以“钱荒”解释这一现象,笔者却认为这样的说法忽略了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反击因素:与其让货币型基金挟资金跟银行谈判高达6—8%的协议存款,银行本身还不如发行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直接吸引客户,付出了同样的资金成本,货币型基金独揽功劳,理财产品至少是银行直接回馈客户,可以大幅提高客户对银行的向心力,且有利于其他产品的交叉销售。

      对此,可能投资者要问,那究竟该选择银行理财产品还是货币型基金呢? 是该跟随货币型基金的浪潮,还是坚持在银行活期存款或理财产品的投资呢?

      笔者以为,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这场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与货币型基金的龙争虎斗,究竟鹿死谁手,答案其实已清晰可见。一般而言,流动性与收益率应成反比,这也是为什么三年期定存利率要高于一年期的缘故,有流动性限制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应会高出每天可以赎回甚至实时到账的货币型基金一筹。如果从风险的角度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可能包含部分中长期投资或融资,相较于只投资于一年期货币市场以下产品的货币型基金,风险也算稍高,因此理论上收益也应较高一些。

      银行理财产品或货币型基金孰好孰坏并无定论,投资人可由以上流动性与风险性的角度出发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品种。

      (作者系国际理财规划师CFP,证券分析师C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