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新闻·市场
  • 3:新闻·财富管理
  • 4:新闻·公司
  • 5:新闻·公司
  • 6:人物
  • 7:评论
  • 8:研究·宏观
  • 9:数据·图表
  • 10:股市行情
  • 11:市场数据
  • 12:专栏
  • 13:公司·信息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探索“后危机时代”的国家治理新模式
  • 银行高端人才“挖角战” 正酣
  • 发展互联网金融不能没有“边界”思维
  • 再见!
    伯南克主席
  • 新股发审不宜存在两个审核主体
  •  
    2014年1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评论
    探索“后危机时代”的国家治理新模式
    银行高端人才“挖角战” 正酣
    发展互联网金融不能没有“边界”思维
    再见!
    伯南克主席
    新股发审不宜存在两个审核主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再见!
    伯南克主席
    2014-01-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张 锐

      后天,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就将如期离任了,而他全力驱动美国经济起死回生所留下的遗产必将长久地影响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未来。

      伯南克智商了得,这个药剂师的孩子在小学六年级时就赢得了州际拼字比赛冠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离满分仅差10分,在哈佛的经济学成绩总是排名第一,在麻省理工博士毕业后,喜欢读书的伯南克开始了大学执教生涯,先在斯坦福大学,然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在任普大教授和经济学系主任期间,以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史为研究方向的伯南克在他编著的《宏观经济学原理》和《微观经济学原理》等教材中,主张设定一个明确的通胀目标,即要在一定时期内使通胀率保持在某个特定水平,以引导市场对通胀的预期。与此同时,他还主张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加入更多经济指标来决定货币政策的取向,以便实现更有效的经济稳定。这些学术成就不仅奠定了伯南克知名宏观经济学家的地位,而且赢得了美联储的赏识。在1987年成为美联储访问学者后,伯南克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金融管理岗位。由于从费城联邦储备银行到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达10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积累,加上杰出的学术成就背景,伯南克在2002年被选拔为美联储委员会成员,3年后,接替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

      连任两届主席的伯南克给美联储带来了不小的变化。由于美联储在美国经济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美联储一直倾向于不过多解读货币政策,这种行事风格在格林斯潘的手上达到了极致。在对外讲话中,格老经常喜欢用模糊不清的字眼与市场沟通,如“非理性繁荣”、“可测量的步调”、“相当长一段时间”、“价格稳定”或“防火墙”等等,但伯南克的讲话风格清晰明了,不仅如此,同前任们任期内一味回避媒体采访完全不同,伯南克多次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的专访。在他的努力下,美联储对未来经济景气指数和货币政策走向的预期由原来每年发布2次增加为每年4次,同时美联储公布货币决策会议内容记录的时间由原来的会后6个星期提前为3个星期。另外,美联储还在推特网站上开通了官方账号,美联储的新闻稿、讲话稿、向国会提交的报告和每周的资产负债表数据都会通过推特公布,供公众了解与查询。

      在提升决策透明度的同时,伯南克还令美联储手中的权力半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延伸。与其前任放松金融管制的治理思路完全不同,伯南克向白宫和国会山力举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最终引致了美国历史上最严厉金融监管法案铿锵落地。根据新的监管法案,联储被改组为具有巨大监管权力和行政权力的超级机构,负责监督美国金融体系的风险,还可以接管陷入危机中的大型金融企业和机构。特别是,美联储在行使对大型金融机构监管权的同时,原有的独立货币政策没有受到丝毫的削弱和损伤。

      当然,无论对伯南克本人,还是对美国经济史,最为值得纪念的还是他力排众议,在金融海啸之中扬起了宽松货币政策的樯橹。正是有了伯南克的杀伐性决断,美联储在短短15个月内将联邦基准利率从5.25%降至0并维持至今;正是由于伯南克果敢性谋断,美联储连续推出了四轮QE,最终向金融体系注入了超过2.5万亿美元的资金流量,使美国经济“避免了另一次大萧条”(奥巴马语)。

      想当初,很多人担心,四轮QE必定引致美元的全球泛滥,驱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扬,最终酿制全球性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然而,时至今日,所有这些理论设想都没有出现在现实世界中,相反人们看到的是美国经济在快速恢复。按伯南克的最新解释,四轮QE为美国创造了850万个就业机会,失业率从10%降至7%;工业生产和资本投资超过了经济衰退前的峰值;金融系统调整了资本结构,金融体系更稳定。

      较受争议的是,四轮QE下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由伯南克执掌美联储之初的8680亿美元膨胀到目前的4.03万亿美元。不过,相对于日本央行32%、欧央行31%以及英国央行27%的规模占比,总资产占GDP之比为21%的美联储还算健康。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受买入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利息收入增加的推动,最近两年美联储向美国财政部上缴了1500多亿美元利润,创下同期历史最高纪录。鉴于伯南克的巨大贡献,美国国会曾破天荒地向伯南克派发了19.67万美元的年度最高奖金。

      在离任前启动QE退出程序,从而为继任者珍妮特·耶伦减缓政治压力和市场风险,提供相对舒适的决策环境,也表现了伯南克的政治谋略和决策智慧。同时,伯南克也没有采用清晰的数据作为加息的触发点,只强调“低利率环境会在失业率低过6.5%后也存在相当一段时间”,这又让耶伦赢得了更大的政策回旋余地,也安抚了市场的焦虑。

      评判金融危机以来的这段历史,或许还要拉开更远的时间距离,但至少今天美国股市祥云连片,失业人数创下六年来新低,消费指数劲升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这些记录无疑是对伯南克执掌美联储8年最厚重的肯定。

      (作者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