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中国经济改革在转型中孕育历史性突破
  • 网络操盘平台在玩什么擦边球?
  • “化零为整”应对地方债务困局的一条思路
  • 人民币会大幅贬值吗?
  • 上海自贸区
    走出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步险棋
  •  
    2014年3月4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中国经济改革在转型中孕育历史性突破
    网络操盘平台在玩什么擦边球?
    “化零为整”应对地方债务困局的一条思路
    人民币会大幅贬值吗?
    上海自贸区
    走出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步险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海自贸区
    走出利率市场化改革一步险棋
    2014-03-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周子勋

      

      自贸区金融改革新政近日频出,一周内央行“连下三城”。继“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和“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业务”的相关细则在自贸区重磅落地之后,利率市场化改革又获新突破,上海自贸试验区从3月1日起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自贸试验区将在全国率先实现外币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在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上先走一步。

      去年中央开出了一份跨度极广的全面改革清单,60 多类300 多项的改革安排史无前例。这些改革将从今年起逐步实施。综合各方面消息看,金融改革在率先行动。在人民币汇率改革方面,外汇局在解读人民币贬值时,格外突出“双向波动”这一措辞。这无疑释放了很强的政策含义。相信新一轮汇改很快将在全国两会后推出。

      而更为重要的信息是,央行或许正以上海自贸区为突破口,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此次央行在上海自贸区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限制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既定步骤。专家预期,未来在利率市场化方面,从长期到短期,存款利率浮动空间会进一步扩大,直至完全放开。

      此次自贸区改革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仅面向自贸区内居民,包括在试验区内依法设立的中外资企事业法人(含金融机构)、在试验区内注册登记但未取得法人资格的组织、其他组织、境外法人机构驻试验区内的机构以及在试验区内就业一年以上的境内个人。在外币存款利率上,等值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利率已完全市场化, 300万美元以下小额利率受上限管理。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水平为央行2005年发布的,包括美元、欧元、日元、港元四个币种,以活期为例,上限分别是1.150%、0.100%、0.0001%、1.000%。不过,目前中外资行的外币存款利率定价普遍未达上限。

      显然,央行放开自贸区外币存款利率短期影响并不大。在全球主要央行皆奉行低利率政策的时候,即使放开上限,商业银行也不会大幅上调外币存款利率。央行此举旨在通过在自贸试验区有限范围内先行先试,为在全国推广这项改革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下一步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打好坚实基础。

      不过,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要切实遵循渐进式思路,如何把握尺度、节奏,是个巨大挑战。我国汇率、利率尚未市场化,由于区内等同于境外,而区外等同于境内,资金成本存在差异,若自贸区内外的资金防火墙不够严密,那么本来只是一条门缝的开启,最终就很可能演变为大门四敞。而防火墙的建立又谈何容易,资金从来就是逐利且无孔不入的,一道关卡能截断货物流,但截断资金流很难。尤其在当前,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逐步退出,全球整体资金流向处于新的变局之中,自由边界放得过宽的背后,潜藏着资金快进快出风险。实际上,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我国资本账户大部分项目已基本可兑换或部分可兑换,不可兑换项目占比仅10%;但这些不可兑换项目涉及衍生品交易等领域,风险系数高,更需谨慎对待。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上海分行行长张新就坦言,在自贸区推进外币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在自贸区形成大规模存款搬家和短期资本跨境流动,对下一步改革影响太不好了。”

      事实上,上海率先推行利率市场化的设想,就曾遭到部分专家学者的反对。有人认为,上海自贸区可以放开某些形式的资本流动控制,但不能在自贸区优先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上海自贸区不应成为利率市场化的特区,因为一旦上海自贸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会吸引大量资金流向自贸区。过多的资金流向自贸区,会导致资金空转,在制度套利上出现很多问题,对整个金融体制改革没有好处。为此,也有主张通过某种途径对自贸区加以限制的,并希望抓紧在全国建立金融改革的制度性试点,而不是在这一个地区允许利率市场化先行。

      无疑,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必将在艰难中推进。我们一面要为可能遭遇的困难做好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甚至要为一些可能的失误埋单;另一面也要提高对改革的容忍度,毕竟世上没有只获得收益不承担成本的改革。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