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评论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私募
  • 申万菱信基金董事长姜国芳:大资管时代 “金融安全”刻不容缓
  • 宝盈基金张小仁:“工程师红利” 将助推制造业全面升级
  •  
    2014年3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基金·专访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基金·专访
    申万菱信基金董事长姜国芳:大资管时代 “金融安全”刻不容缓
    宝盈基金张小仁:“工程师红利” 将助推制造业全面升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申万菱信基金董事长姜国芳:大资管时代 “金融安全”刻不容缓
    2014-03-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高 原

      伴随互联网金融的火爆以及各类“宝宝”的滋生,风险控制提上议题,监管层近日将发文对货币基金统一进行风险管理,以防范流动性风险。笔者近日采访申万菱信基金董事长姜国芳时,他表示,当前金融体系下,“金融安全”刻不容缓。

      

      笔者:互联网金融,如同一夜春风后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但是纵观各类评论,似乎大家只关注到其未来的发展,但忽略了这一本质事件所产生的背景。对此,您如何看待?

      姜国芳:谈到互联网金融,我们首先要把它和金融互联网进行清晰区分。伴随互联网的普及,首先产生的是金融互联网,其本质是用计算机系统、电子渠道取代人工和银行物理网点,最大限度降低人工和网点成本,满足客户随时随地获得金融服务的需求。然而,伴随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新生代人群的需求,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社交生活和消费购买行为,再加上第三方支付等支付场景的普及,金融领域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公开透明和大数据整合的优势,搭建以互联网为渠道的综合平台,互联网金融随之应运而生。

      可以说,互联网金融促进了金融互联网的发展,迫使金融企业加快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而其本身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搭建支付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打通了银行卡账户与第三方支付账户资金双向互转。

      

      笔者: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申万菱信基金是如何布局的?

      姜国芳:互联网金融领域,事实上申万菱信在2013年也在积极部署,已经实现货币基金“现金袋”“T+0”功能,并将定投功能升级为现金袋“工资管家”,以此完善货币基金的支付、转账、还款、定投等业务。未来还可逐步将合适的基金互联网化,并建立移动交易终端、APP等。并整合中外股东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转型之路,开创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新模式和新方向。

      

      笔者:大资管格局下,中国资本市场的创新和变革加剧,在这个快速的过程中,您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有哪些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姜国芳:“金融安全”是中国资本市场能否健康、有效运行的根本!伴随中国资本市场大资管格局的确立,互联网金融、基金子公司等新兴业务模式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风险控制,中国资本市场需要不断强化用“法”来监管整个金融体系。特别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由于互联网金融涉及互联网和金融等不同行业,各自行业又属于不同的监管机构。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缺少监管体制。同时,互联网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交易的便利性,但其中也潜藏着较大的风险。因此,建立科学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迫在眉睫。同样,在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对风险进行系统性控制也是基金公司健康运行的基石。面对新业务的普及,我们也需要从合规、信用、流动性、市场等各个层面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在这一点上,申万菱信基金开发了重大风险点监督模型,对每个业务部门的各项业务环节进行风险点的定义和确认,力求对各项业务进行高效的风险控制。综合来看,整个大金融体系能否健康、有效发展,各项监管法律法规、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控制必不可少。

      

      笔者:除了用“法”来监管资本市场,行业评价体系是否需要完善?

      姜国芳:这几年,不得不由衷感叹:行业发展太快了。伴随监管层对基金审批制度的放宽,基金发行的自主性进一步增强,各类基金发行出现“井喷”,甚至后端需求和前端供给严重失衡。面对行业的快速步伐,我们需要有权威的部门、权威的第三方评级机构、有信誉的媒体,来形成相对规范的标准的评价推介体系,以此正确引导投资者。完善的行业评价体系,能够帮助投资者树立正确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使日益庞大的投资者队伍更加理性。

      

      笔者:前面我们谈到了行业自律上的一些问题,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能给投资者提供一个有效的投资平台,您是否赞同?

      姜国芳:从法律法规、行业评价体系、业务模式的创新、投资业绩的提升等方面来看,行业发展最终应该回归本源——以投资者利益至上为最高准则。投资者利益至上是行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基金公司只有为客户提供合适的产品、合理的回报、以及周到的服务,才能在获得客户信任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申万菱信基金公司已成立满十年,累计客户数超过200万,我们承载的使命也是不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健的回报。

      除此之外,必须强调的一点是:从基金行业成立至今,我们一直强调的投资者教育这一课题不能放缓或停滞。伴随大资管格局下各类新兴业务模式的发展,对应的投资者教育工作应该同步跟上。基金公司也必须实现销售模式的升级,即从产品销售升级为理财顾问。并将服务与基金产品相融合,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和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提供定制性的投资咨询服务,将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合适的投资者。这样可以有效解决投资者需求错配的难题。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