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评论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私募
  • 基金子公司
    到底多赚钱?
  • 遮羞通道业务 基金子公司初现变革萌芽
  •  
    2014年3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基金子公司
    到底多赚钱?
    遮羞通道业务 基金子公司初现变革萌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子公司
    到底多赚钱?
    2014-03-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基金子公司

      到底多赚钱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从去年看,基金子公司的盈利能力为跃进的资本提供了客观的回报,盈利千万并不罕见;然而随着近期类信托业务风险的频繁发生,监管政策收紧的潜在可能也在提升,基金子公司后续业务开展存在变数,其牌照价值或将重估。

      ⊙本报记者 丁宁 涂艳

      盈利千万并不罕见

      记者统计显示,截至2月末,证监会已核准设立的基金子公司共有64家,注册资本金28.40亿元。子公司数量占基金管理公司总数(91家)的70.33%。

      一年时间,将近七成基金公司先后设立子公司,显示在公募领域暂遇发展瓶颈的资本,对于这块“万能牌照”的期望之高。

      而从局部了解到的信息看,去年基金子公司也确实给跃进的资本带来了可观的回报。

      近期,东吴证券发布公告拟收购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东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1%股权,与该公告同时发布的还有东吴基金2013年度财务报告。

      该财报显示,去年东吴基金的净利润为1757.63万元,合并净利润为3048.39万元。根据其报表准则,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包括公司及全部子公司(被公司控制的企业和主题)财务报表。

      而查阅财报,东吴基金旗下控股子公司、合营及联营公司项目中,仅有控股子公司上海新东吴优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一家,据此计算,这家成立于去年2月25日的子公司全年净利润为1290.76万元,占合并净利润的42.34%。

      东吴基金总经理任少华表示:“我们去年子公司规模并不大,70多亿,但主动管理产品较多,因此盈利能力相对较强。”其表示,东吴基金去年的利润相比2012年提升了50%以上,这也正归因于子公司。

      无独有偶,据悉,信达澳银基金旗下子公司信达新兴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成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13个,规模近50亿元,其中主动管理产品规模接近一半,而这些主动管理产品收入贡献超过九成,去年信达新兴资产盈利同样超千万,净资产收益率超过40%。

      北京一家小型基金公司旗下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该公司规模120亿,主动、被动资产规模各占一半,去年利润在800万左右。据其了解,千万左右的利润在行业中笼统属于中游水平。

      而沪上某家在期货、定增业务方面颇有建树的次新基金公司旗下子公司,其去年的盈利能力更是惊人。据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尽管资管规模仅140亿左右,但去年利润在3000万-4000万左右。而查阅公司资料,其成立仅半年左右时间。

      相较之下,部分偏重通道业务的子公司利润率稍显逊色,但依然有不菲收入。

      某家在地产融资项目着力较多的子公司负责人表示,去年公司资管规模达到720亿,其中通道业务500亿,半主动管理200亿元,主动管理20亿。全年的利润有1000多万。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公开数据有限,基金子公司的盈利状况并不清晰,也并非所有子公司都赚得盆满钵满。据此前消息,齐星铁塔去年11月23日公布的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显示,国金通用旗下子公司千石创富欲参与定增,其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04.99万元,小幅盈利5.76万元。

      价值重估?

      需要指出的是,在资本竞相逐利的背后也暗藏变数。经历去年风风火火的“拓荒潮”之后,随着近期类信托业务风险的频繁发生,监管政策收紧的潜在可能也在提升,后续资本需要重新考虑进军子公司的价值。

      “今年我们会把风控看得更重,业务方面更偏重风险系数相对较小的银行通道业务,对地产、平台业务更加谨慎。”上述某家去年盈利千万的子公司负责人谈及今年运作,连用三个“更”字。

      在其看来,今年在规模方面子公司可能会发展更快。“毕竟做了一年之后,市场对于我们的认可度都在提高,目前跟我们有业务往来的银行已经发展到几十家”。

      但其所称“更加重视”的通道业务目前已处微利。目前该类业务规模目前占比约在八成以上随着业务竞争的加剧,利润率从初期的千三到目前的万二,甚至有子公司“零费率”做通道,以换取客户在其他方面的合作。因此,“跑量”已难以延续前期利润高增长势头。

      然而转型“性价比给更高”的主动管理,一者子公司自身在承揽项目及销售能力方面并不具优势,另一方面监管对于业务开展的要求似有收紧趋势。

      沪上某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在产品销售,即资金募集能力上,由于基金子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品牌号召力有限,特别是一些没有股东优势的公司可能在销售方面出现短板。

      “基金子公司的产品不太好卖,业内有一些项目发行没有成功,最终只能缩小规模成立。”据一位第三方理财机构人士透露,此前有两只产品报备时的募集计划是1亿,但卖了一个月,只募集到几千万,最终选择先成立。

      此外,据多位子公司负责人表示,前期监管层持续调研子公司业务,某次在会上着重强调了三点:其一,不能有保底承诺——无论是口头上还是文字上的明示暗示——这是底线;其二,子公司自身要完善风控流程,注重业务安全性,不熟悉的领域不要轻易冒险;其三,监管层将严格监管,“子公司业务出了问题,该查的查,该处理的处理”。

      “相比信用风险,我们其实最担忧的是政策突变。”在北京一基金子公司负责人看来,子公司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制度为其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而随着政策风向潜在收紧,后续业务发展将谨慎视之。

      “上周去会里汇报,感觉监管政策还没有‘转向’的意思。”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但随着市场‘刚兑’神话的破灭,不仅是监管层,子公司自身的神经也会有所‘绷紧’。”

      据华宝证券统计,基金子公司的产品期限主要为24个月,占比超七成,最长期限25个月,最短18个月。

      这或许意味着,2012年末至2013年中成立的近40家子公司,其初期产品将在今明两年迎来集中到期,子公司的价值也将迎来阶段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