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评论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私募
  • 经济求稳改革求进全力控制系统性风险
  • “买者自负”
    还须“卖者有责”
  • 高校的科研经费都去哪了?
  • 外论点击
  • 今年或将成为结构性增长新周期起点
  •  
    2014年3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9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9版:评论
    经济求稳改革求进全力控制系统性风险
    “买者自负”
    还须“卖者有责”
    高校的科研经费都去哪了?
    外论点击
    今年或将成为结构性增长新周期起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论点击
    2014-03-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外论点击

      ◎《莫斯科时报》3月5日文专栏章

      克里米亚危机将加剧资本逃逸

      自上周克里米亚危机升级,西方国家相继出现了制裁俄罗斯的动议。制裁形式通常是封锁贸易和资本流动,这将损害经济、削弱政府的力量。对俄罗斯采取类似伊朗那样的制裁,将使全球经济受到直接损害,特别是欧盟。另外,俄罗斯的经济衰退无论如何都会发生,对俄经济前景的负面评价正成为舆论主流,这已威胁到俄罗斯经济增长和改革的投资资本流。

      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能源及工业材料出口国,也是重要的小麦出口国。对俄罗斯出口施加伊朗式的制裁或任何会加重出口成本的机制,都会导致很多商品价格飞涨,损害仍很脆弱的全球经济恢复。限制进口又如何呢?俄罗斯是世界第五大消费市场。去年,俄罗斯进口了大约3.5亿美元价值的物品,基本都是消费品、食物、药品和机械,半数来自欧盟。限制消费品进口,一定会造成俄罗斯的不便,但对供应国来说也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害。

      去年,俄罗斯吸引了9400万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如果俄罗斯要将今年的增长率拉到目标的4%至5%,外国直接投资很关键。去年俄罗斯经济增长在1.3%以下,宏观数据显示今年增长率将进一步减缓,很可能低于1%。现被广泛接受的一种认识是,俄罗斯需要一种增加对基础设施和关键工业的投资,创造更大的多样化的新经济模式。

      但吸引外国资本仅是一个方面。去年俄罗斯资本逃逸达6270万美元。今年1月资本逃逸1700万美元。考虑到卢布贬值,乌克兰危机升级,2月的资本逃逸一定更高,3月可能更糟糕。所以,俄罗斯还需要说服其国民,保证他们把钱存在国内,投资自己国家的未来。

      (作者系俄罗斯宏观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克里斯·韦佛 贺艳燕 编译)

      

      ◎《金融时报》3月7日专栏文章

      我们需要经济复元而不是快速解围

      激烈的、实验性的药物介入不可避免地会对人体有副作用。这一道理在经济中同样适用。五年前,西方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制定者为危机病症开出了宽松货币的方剂,日本也采取了同样的治疗方案。结果是经济在濒死时被救活,持续的全球衰退得以避免。

      但经济顽疾远远未治愈。定量宽松的政策不能治疗危机的根本原因,只是创造了狭义的金钱,这些钱存在中央银行,能补充信用卡资产负债和商业贷款。但广义的金钱已被破坏。超级宽松的货币创造了一种新失衡,创造了新赢家和新输家,将人们的视线从最需要着手的改革中转移走,让人们对低利率过分迷恋,这种迷恋十分危险。

      宽松货币政策的赢家和输家很容易界定。对于有钱的人,他们赖以生存的是资产而不是工资。投资者在寻找回报更高的资产,中央银行造成的便宜的流动性让证券和债券市场异常活跃,资产价格不断上涨。而穷人所依赖的工资可没有赶上通胀,不公平不断扩大。储蓄者已被伤害,如领取养老金的人,他们将一篮子鸡蛋都放进了一个低风险的资产,但回报极低。资产价格通胀让年轻人、穷人生活艰难,高房价让他们无法承受。

      定量宽松是个由富人制定又服务于富人、由政治家制定又服务于政治家的政策。经济上严肃的结构困境被忽视,部分工业的生产力已后退五年。新工作岗位虽也在被创造,但多数是低收入、低等级的。人们可能会觉得利率超低、货币超多,投资一定会上升。事实正好相反。宽松货币创造的是便宜的流动性而不是生产性资本。如果生产性资本得不到强调,经济就不会真正恢复健康和平衡。

      (作者系英国法通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奈吉尔·维尔胜 贺艳燕 编译)

      

      ◎《日本经济新闻》3月5日社论

      各国投资家关注日本企业治理改革

      由欧美等世界主要年金基金和资产运用公司构成的民间组织“国际公司治理网络(Internatio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Network)”在东京集会。其背景是,作为安倍经济学的一环,日本的企业治理改革空前高涨。正如英国铁路年金所说,“安倍经济学将世界的目光再次吸引到日本经济”,欧美投资家的评价大部分都充满善意。

      投资家尤其关注的日本企业治理改革有二。其一是公司法。目前该法修正案已提交国会,主要内容是大力督促企业选拔公司外部董事,重视经营者和投资家之间的对话,如果不选拔公司外部董事则需说明理由等。其二是金融厅正式制定资产运用公司的行为规范。效仿英国所制定的该规范被称为“日本的管理职责法”,它促进了投资家积极行使表决权。此外,也希望资产运用公司能与所投资的企业之间围绕发展战略等问题增加对话。上述企业治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将市场的声音传达给企业。为了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企业必须在市场的推动下,积极运作以增强竞争力。

      但是,对安倍内阁的经济增长战略,市场的评价正在下滑。例如,出席这次ICGN会议的投资家就对未在跨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的大框架下达成协议深感失望。去年,由于对安倍经济学抱有期待,外国投资家在一年间买超15兆日元股票。然而,这种市场的高涨态势已平息了下来。从今年初开始卖超态势一直在持续。正因为如此,日本必须在吸引投资的基础上推进企业改革,将发展拉入正轨。

      (梁宝卫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