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融资
⊙记者 曹原 ○编辑 陈羽
在中国连续几年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大环境下,从前两年类证券化发展的文交所,到当下银行对艺术品抵押贷款的积极尝试,艺术品商品化、证券化、金融化的形态在挨个被推敲。
但放眼全球,在西方的财富整合中,艺术品却是作为一种资产配置的形式,被称作安全的资产管理方式而深入人心,不同于获利目标和期限明确的金融产品,艺术品资产化是将艺术品作为一种有效资产,是一种“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财产持有概念。在世界发达国家,艺术品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标准化的投资标的物,而是区别于一般意义标准化资产标的物的另类投资。
那么在国内,究竟什么样的人需要配置艺术品资产?人们需要花费多少资金和时间来对待这样的另类资产?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内最早致力推动艺术品资产配置先行的“探路者”:中国艺术品资产共同市场秘书长徐永斌。
重要的是融资
在徐永斌看来:“如果将艺术品市场粗略的分为传统市场和未来的资产市场,那么传统市场就是以懂行的艺术消费群体、藏家和行内人为主,而艺术品资产化针对的多是认同艺术品资产化形态的存在,视艺术品为家庭或企业资产配置的一部分的主体。”
简单来说,艺术品资产化的支撑主体是企业和家庭。但是,与其他资产相比,艺术品资产周期长,要至少三五年以上才能看出明显回报,而且与其他资产相较,艺术品变现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徐永斌告诉记者:“艺术品资产化是中长期投资,要五年以上才能看出明显回报,但只要五年以上,它所带来的回报是远远超出其他资产的,另外,艺术品作为资产配置最重要的落地其实是融和通,只要找到能融资的出口、有一个全产业链的服务平台,就能解决大众对艺术品资产配置的担心。”
早在2012年,由国有全资公司北京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发起的中国艺术品资产共同市场,就联合了文化产权交易中心、鉴定机构、画廊、美术馆、拍卖行、艺术品投资管理机构、金融机构等组成全国性的艺术品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并在2012年在北京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正式对外发布了全新的艺术品资产配置业务模式。
其实,除了皇城以外,近几年随着艺术品投资热潮的兴起,市面上的艺术品投资、理财并不罕见,但作为本就需要中长期持有的资产,投资客们最担心的就是合作的企业自身能否比手中持有的艺术品资产“活”得更长?
倚靠着全资国有的徐永斌自然不担心他们那些售后的常规业务,“民营企业确实会有投资人担心的那些问题,但融资中心、交易中心,对我们是常规业务,买完画后投资人所担心的抵押、退出变现等售后都是常规业务,皇城是收款单位,支撑体系、再交易、再融资、保管都包括。”不过,看重艺术品融资与通货重要性的徐永斌认为,最让他有信心的是,作为潍坊银行“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的三大发起方之一,以及中信信托“中信文道·中国书画艺术品基金”的最早的发行者管理者,融资、流通平台的搭建才是全产业链上最关键的一环。
每年不超过25% 艺术品资产配置
2013年11月,万达集团在纽约佳士得以2816.5万元美元(约合人民币1.72亿元)购得毕加索的《两个小孩》,在惊呆西方“小伙伴”的同时,一时间占据国内各大相关媒体的头版头条。徐永斌认为:“在美国买毕加索,万达不仅完成了另类资金池建设,完成了企业形象,更做了企业的业务推广,万达已杀入欧美国家,推动整个院线落地,只有先认同他们的文化并付诸实际行动,他们才认同。”
作为艺术品资产配置的主要支撑主体,徐永斌建议,企业每年拿出20%配比艺术资产,其投入在五年以后或许会远高于企业对同行业的回报率。“每年20%,最低才50万元。一旦投入达到一定比例,就为未来万一资金链断裂时“未雨绸缪”了,那是能救企业一命的钱,企业对艺术资产的需求就是另类资金池,它可以在最关键时解决企业在资金断裂前的资金流入,如果建美术馆,还可以增加信用度以及社会责任,对企业形象是好事。”
徐永斌举例说明,比如十年前放100万元货币在这个资金池里,十年后100多万对企业而言早已不管用,“但是换做100多万元的艺术品,十年后可能是20多倍的回报率。”按他所言,即便按市场行情七折变卖,也有1000多万元的救急资金,“如果企业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出口,回到我们的体系中,还可以在银行按五折抵押融资,最终还是能变现1000万。”
就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状况而言,家庭的艺术品资产配比则不能低于5%,不能高于25%,“太高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太低的话,作为资产形态对资产的影响力不够,对家庭来说,这既是可保值增值的资产,又是救急时的可用资产、可养老的资产、可传承且几近规避遗产税的资产,以及可以装饰美化环境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