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调整存准率
更好的选择
□王 勇
尽管央行已连续四周以正回购回笼流动性,但市场对经济的担忧仍令降准预期升温。一些金融机构和权威人士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今年1、2月宏观数据都远低于预期,这证实中国经济增长态势进入2014年后在急速恶化,因此建议央行调低存款准备率。笔者认为,调整存款准备率不仅要考虑稳健货币政策的大环境,更要考虑经济转型的大格局。
存准率通常被称为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中的一剂“烈药”,决定着货币乘数和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对货币供应量有着极强的影响力。所以,在市场经济运行成熟的国家,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即央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调控信贷量和货币量的一种政策措施,而一般很少使用存准率工具。自2012年5月18日央行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今,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一直分别保持着20%、16.5%的存准率。去年央行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并未使用存准率操作工具,而是通过一系列“续发3年央票+SLO+SLF+逆回购”的工具组合拳,持续“锁长放短”的公开市场操作,从而控制长端流动性敦促机构继续降杠杆,释放短期流动性维护资金面稳定。实践证明,这样的货币政策操作方法还是比较科学和有效的。
去年,央行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推进稳健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保持定力,精准发力,不放松也不收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根据流动性形势变化,灵活调整流动性操作的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并适时创新流动性管理工具,有效应对了多种因素引起的短期资金波动。而且,去年前几个月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偏快的势头得到控制,全年趋近于预期目标,对经济薄弱环节的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货币金融环境的基本稳定,促进了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使得下半年以后一度趋于上行的通胀形势初步稳定下来,对抑制全社会债务和杠杆水平的过快上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去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3.6%。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1%,同比多增6879亿元。小微企业、涉农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增量均高于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比上年多1.53万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总体平稳,12月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20%。总体来看,稳健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
今年,我国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凸显,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2月外贸出口数据负增长,CPI创13个月来新低,PPI的降幅在扩大,PMI继续下滑,发电量创2013年5月以来新低,经济确实面临继续下行的压力。不过,同时我们也该看到,我国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区域发展回旋余地大,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因而,在当前经济转型关键时期,还是要淡化增速,坚持调结构、转方式、转轨转型,这个大方向不能因经济增速波动而有所动摇。就货币政策而言,应始终坚持稳健的大方向,着重于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不放松也不收缩货币,这就决定了不能出台像应对金融危机时期那样的大投资计划,而应放权让利,激活市场,着力发挥市场的内生动力作用,把经济发展的指挥棒更多地交给市场。
据此,笔者认为,今年若要调整存款准备率,首先得符合稳健的货币政策所坚持的“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继续为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创造稳定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其次,鉴于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波动很大,不具有规律性,是否降准尚需一段时期的观察。如果在短期内经济增速急速下滑,比如低于7%,同时,可能因资本外逃导致的外汇占款急速减少,不妨考虑启动降准工具;但目前来看,这样的可能性较小。另外,看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的运行,银行资金面依然宽松,所以,笔者估计降准概率不大。更何况,还有比降准更能提高金融调控效率的战略措施就是金融改革。这也是本届政府已找到的应对经济跌破下限的法宝: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3月15日,央行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自今天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同时,央行称将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选择。另外的选择还有,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尤其是存款利率的放开,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目前,央行的存款保险制度方案已较成熟,今年推出的概率很大。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银行业研究与诊断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