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
  • 8:艺术资产
  • 9:评论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人物
  • 军工投资将迈向“三重选择”时代
  • 成长股审美标准的演绎
  • 内外共振推动
    农业和军工板块
  •  
    2014年3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A12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 A12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军工投资将迈向“三重选择”时代
    成长股审美标准的演绎
    内外共振推动
    农业和军工板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成长股审美标准的演绎
    2014-03-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广发稳健增长混合基金基金经理 李琛

      

      回顾今年以来的市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是愈演愈烈,一半是冰天雪地,一半是赤焰冲天。一边是这几年持续被杀估值的传统周期性行业,以及新加入的持续高速成长了4-5年的曾经市场之星,他们的一致表现就是在被市场不断的抛弃之下,估值持续下挫。而另一边则是任何具有触网、智能、互联、新能源等未来转型方向概念的板块。它们是市场目前最心仪的板块,许多个股在市场热情下,股价在短短一年之内翻了几番。如果你觉得这是市场才发生的现象,那么你错了。因为从2010年起,我们一直在见证着这种市场格局的分化。只不过这种审美分化是在一步一步地演变的。其中唯一不变的则是最先坠入冰天雪地世界的传统周期股,这些板块从2008年大伤元气,到2009年的政策支持下的疯狂反弹过后,就冲着低估值谷底绝尘而去。而2010 开始的新世界,是成长股的世界。从2010年起至今,成长股一直占据市场最核心的审美位置。只不过市场不断的演绎的是对“成长”这两个字的含义的解读。

      在2010年,市场经历了2006年到2009年周期板块盈利能力和股价的暴涨暴跌后,突然明白了周期的含义。于是,市场开始认识到成长的意义所在。市场意识到过去经济增长的模式需要改变,靠投资拉动而兴起的周期性板块盈利的波动性并不能长期给予高的估值。市场开始青睐稳定成长,青睐盈利的长周期稳定性。只不过当时对于成长的定义是比较现实的。当时“成长”二字的定义更为谨慎现实。市场要看到5-10年甚至更长远的成长,要看到确定性,要看到的大市值空间和大行业空间。确定性意味着是可实现、有先例的。比如医药股。在美国证券市场,医药股市值可达上千亿美金,单个大品种的销售额可达百亿美金。而那时国内的医药公司虽然数量多如牛毛,但是,这些公司都没有自己的研发能力,基本上做的就是销售工作。于是人们开始意识到并憧憬,总有一天中国会出现这样的医药股,单个产品销售能力达到百亿美金,市值过千亿。还有大众消费股,市场看重的是它们长期的增长空间,即使它们每年增速在30%。在2010年,市场疯狂的给予了这些板块当年50倍,甚至是下一年50倍PE的估值。这是市场提前给它们的空间和稳定成长的估值溢价。当然,就像爱情一样,爱上的头几个月总是盲目的热情地,随着激情融入岁月,看到更多的是内涵。经过一年的持续发酵,最终市场发觉,要等到这些公司涨到1000亿市值,还真心需要时间。在2011年的熊市里,很多成长股经历了长达一年的调整时期,消化过高的估值。不过那些业绩增速达到预期的成长股,即使经历了调整,在未来几年依旧熠熠闪光。

      2012年,经过一年的修正,市场开始把成长股的审美标准更加统一的转向业绩增速。从2012年以来最受青睐的成长股类型基本都具备行业增速本身很快,个股增速更快,基本是50-100%的速度成长。此时的成长股投资逻辑是每个公司都有其成长的周期,会经历起步的艰难期,然后迎来突破某个量级之后的爆发高速增长期,之后又会因为市占率和市值体量变大而随之而来的稳定成长期,再之后可能会迎来衰退期。而此时的成长股投资逻辑就是,要投资于爆发期,即使股价已经涨了一倍,即使估值已经达到当年30-40倍,但是只要增速在未来2-3年依旧高速50-100%的增长,那么这个股票就会被市场追捧,并且给予持续高估值。其实这个逻辑一直延续至今,只不过其中的成长概念又有了新的演绎。

      到了2013年10月份以来,新的演绎悄然改变市场审美。随着海外纳斯达克中的移动互联网个股纷纷大涨,带动国内创业板不断创新高。任何公司只要“触网”,或者有流量变现的潜力,就会出现急剧的上涨。这是一个“猪都能上天”的时代。

      当然,目前市场已经是鱼龙混杂,鸡犬升天。很多个股,本身是不堪一击不堪细究的。只不过借助目前市场氛围把成长的概念无限扩大演绎,这些股票才得以炒作。

      现在的成长,注重的不再是当期业绩。而是想象空间,以及股票市值,和公司在行业内是否能迅速占领重要行业地位。其实细究原因,可以想明白。因为现在面临的是新兴产业转型市场。任何公司在这段转型中都有可能成为行业龙头,这些行业的演进是如此剧烈,以至于无人可以保证某些公司一定会在行业迅猛演进的长河里有长期的一席之地。这就是新兴科技市场的魅力。也是对于我们投资者的一个巨大挑战。过去我们传统思维定义优异公司的标准是,具有优异护城河、优秀的管理团队、优异的成本控制能力等等,这些优势可以保证这些公司长期的占领市场高地,因为这些传统行业不用担心突然的技术突变改变市场格局。因此他们的竞争态势其实相对而言是十分稳定的。而现在的投资者,已经无法依赖这些标准去判断一个公司。现在要去判断的是,一个技术是否是未来行业的方向,一种盈利模式是否在未来能够真正横扫天下,在行业技术以及业态巨变下,哪些公司未来能成为存活着,哪些公司将因为技术或者其他被市场淘汰,这个反而已经成为关注点。而且这种关注,并不是计算业绩就能算出来的。因此,众多概念股公司就借助这种市场背景,被炒作起来。当然,现在飞上天的,肯定不仅仅是猪,一定有未来展翅高飞的大鹏。就如当年的腾讯,在没有搞清楚它自己的盈利模式之前,它差点被马化滕以100万卖掉。有谁能在当年就看到它成熟的盈利模式?有谁在当年就知道如今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智能手机的天下?有谁能预判到腾讯能在QQ之后还有微信?未来还有更旷阔的领域?

      因此,现在的成长股的审美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演绎到对于盈利模式,对于未来空间卡位的预判。我最近感觉,必须要成为一个对未来世界发展具有前瞻性的人好像才能做好目前的投资。这有时会让人感到沮丧。因为我们并没有多少人能有这个能力。所以现在的行情的确定性其实是很低的。

      当然,我深信,这些审美的各种标准,并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只是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审美。而最终的审美依旧会落实到:成长空间、业绩实际增速、估值空间等非常具体实际的指标上来。毕竟,故事再美,必须兑现。

      由此再说一句,什么是好的投资表现?个人认为不是那些在某几年突然业绩暴好,过两年又衰落的表现。而是不管市场审美标准如何演绎,投资业绩依旧持续稳定表现,就如个股,并不需要天天涨停,而是把时间拉长看,发觉原来是一头稳健的慢牛。这才是真正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