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在3月上旬经历了调整——反弹——再调整的波折走势,期间伴随系列的政策和海内外市场的意外事件发布,投资机构的预期被反复打破又反复建立。但回过头来看,最终,A股市场和投资预期依然服从我国经济走势和政策抉择的大局,千挑万选最终走的还是“经济基本面”之路。
⊙本报记者 宏文
政策“底线”论得到重视
在基金眼里,上周最新发布的宏观数据是不太有利的,他遵循了过去两周低于预期的趋势,并进而强化了A股投资者的预期,对市场造成了影响。
富国基金认为,上周股指继续震荡下行,与当周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国内外经济数据不佳以及外围股市暴跌等利空消息集中爆发有一定关系,而技术上,主板指数依旧处于各均线下方,亦是导致上周一出现暴跌的重要原因。
他们认为,目前的这个位置依然保持谨慎态度。宏观经济方面,经济基本面数据不佳,使得目前市场唯一可期待的是经济的底线思维,政策的利好出台,但即使未来有一波反弹,其持续性堪忧。
此外,股指继续处于一个弱势震荡的态势,银行板块起着支撑大盘的作用,而地产板块上周也是跌宕起伏,但两桶油开始回落,周期权重股表现不一,对于股指的持续支撑作用不强。加上新股预计将开闸,股指的短期调整仍然将继续。
货币政策收紧趋势不变
而货币资金市场方面,资金利率的松动,似乎无法改变市场预期的坚挺,广义融资市场大格局紧缩的预期,在央行的政策督战下似乎已经逐步深入人心。
汇丰晋信基金认为,公开市场方面,央行上周连续进行了两次28天期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保持在4.00%,扣除到期量后,上周回笼资金400亿元。结合近几周正回购变化模式和宏观情况,隐约感觉央行或许在为后市调控做铺垫。
而春节以来,短期资金面虽然宽松至极,利率降至历史低位。然而,金融机构对后市资金收紧普遍有预期,银行端信贷也未放开。1、2月宏观数据全面走弱,往年的年初企业加库存现象到今年反而变成了去库存,投资、消费也全无起色。加之先前为清理压制热钱流入,央行干预实现汇率市场人民币贬值预期,今年新增外汇占款能否支撑基础货币投放还是个疑问。
总体来看,机构普遍认清了政策收紧的预期。
双紧预期下挖掘结构性机会
双紧的预期下,如何操作,各家基金有各家基金的看法。
华泰柏瑞的汪晖认为,未来是要捕捉结构性机会。即经济大周期决定了传统的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周期性蓝筹股依然看不到投资时点,而非常态资金紧张的出现,则导致了部分高负债率、产能过剩严重的传统行业,例如地产、金融、钢铁、有色煤炭、航运等等仍然趋势性缺乏向上可能。而部分成长股年初以来的行情,带有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带来的上扬特征,必然伴随着泡沫的产生。因此,未来的机会是在成长股领域进行更进一步的筛选。
而海富通等基金认为,有创新业务的中小型银行、民营银行,行业景气度不高但其估值目前很低的地产板块,以及新能源汽车和环保、养老、医疗服务值得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