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要闻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信息披露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
    会议决议公告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年度报告摘要
  •  
    2014年3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B33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 B33版:信息披露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
    会议决议公告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年度报告摘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年度报告摘要
    2014-03-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证券代码:002594、01211 证券简称:比亚迪(A股)、比亚迪股份(H股) 公告编号:2014-0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年度报告摘要

    1、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同时刊载于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的年度报告全文。

    公司简介

    2、主要财务数据和股东变化

    (1)主要财务数据

    公司是否因会计政策变更及会计差错更正等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 是 √ 否

    (2)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3)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3、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行业分析及回顾

    汽车业务

    回顾2013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继续发酵,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复苏仍显脆弱。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国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宏观经济呈现出平稳增长态势,全年经济增长7.7%。回顾年内,受惠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2,000万辆,其中产量约为2,212万辆,同比增长约14.8%;销量约为2,198万辆,同比增长约13.9%,中国已经连续五年蝉联全球产销量第一。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约722万辆,同比增长11.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3%。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动节能减排,促进大气污染治理,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四部委于2013年9月联合发布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宣布2013年至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标志着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正式开始。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手机出货量超过18亿部,同比增加约3.5%,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较2012年增加42.3%,至9.68亿部,在全球手机出货量中占比例达53.6%。强劲的市场需求使得手机厂商投入更多资源开发智能手机,各种价格区间的智能手机产品密集上市。为提升产品竞争力,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选择更加高端的金属外壳,推动了全球智能手机金属外壳渗透率的持续提升,金属外壳行业实现快速增长。

    二次充电电池及新能源业务

    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高速增长不仅带动了手机电池市场整体需求的增长,也带动了手机电池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平均单价的提升,锂离子电池行业也因此取得平稳增长。在光伏领域,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海外市场需求的持续恢复,以及行业的整合和部分厂商的退出,2013年光伏行业已逐步恢复供需平衡,光伏行业逐渐走出低迷期。

    业务回顾

    本集团目前的主营业务为包含传统燃油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以及二次充电电池及新能源业务。报告年内,本集团各业务板块表现理想,整体收入约人民币52,863百万元,同比增长12.83%,其中汽车业务实现收入约人民币27,016百万元,同比增长9.62%;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实现收入约人民币19,868百万元,同比增长13.71%;二次充电电池及新能源业务实现收入约人民币5,323百万元,同比增长12.39%。

    汽车业务

    报告期内,集团共销售汽车约47万辆,同比增长14.38%,其中速锐、S6以及传统3系车型(F3,L3等)持续热销,充分体现集团过去三年于技术创新、质量改善、渠道梳理及品牌提升等方面努力的成果。

    2013年是集团「二次腾飞」的开局之年,集团继续秉承」技术、质量、责任」的发展理念,加大创新投入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技术方面,集团开发出全球领先的双模二代技术和TID技术(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双离合变速器),并将双模二代技术、双向逆变技术应用于新一代新能源汽车,同时实现TID技术于G6、速锐、思锐等车型的全面商用化。质量方面,集团建立了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将质量标准细化到每个工艺流程,不断提升汽车产品质量并取得显着成效,以IQS为衡量指针的质量水平已处于业内领先水平。2012年8月上市的速锐车型以56.5分的总成绩获得五星安全评价,刷新了自主品牌碰撞测试得分的最高纪录。责任方面,集团向客户承诺「四年十万公里」超长保修期,保修范围不仅涵盖比亚迪全系车型,更延伸到全车绝大部份零部件,进一步显示集团对旗下产品质量的信心和对用户的责任。作为全球唯一一家横跨汽车和IT两大产业的集团公司,比亚迪在将领先的IT技术应用于汽车领域走在全球前列,为传统汽车向智能平台和车联网的演进做好了铺垫和准备。

    传统汽车方面,集团旗下的多款车型于年内均取得理想销售。「速锐」凭借其全球首创遥控驾驶技术、TID黄金动力总成、美学造型设计、五星安全标准和优异的质量水平,树立了A+级轿车价值的新标杆,自推出以来广受欢迎,并于2013年实现销量约10万辆,推动了集团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SUV车型S6经历多年市场检验,积累了良好的用户口碑,全年产销达8万辆。同时,集团3系车型(L3、F3、G3)凭借突出的性价比优势,保持了良好的销售势头,并为集团带来稳定的利润贡献。此外,集团最新中高端轿车「思锐」于2013年4月成功上市,其配备了HUD夜市系统和全景影像等高端汽车电子技术,显着提升了消费者驾乘体验,备受消费者欢迎,进一步优化了集团汽车产品结构,提升了集团的品牌影响力。

    新能源汽车方面,集团于2013年12月成功推出备受瞩目的针对个人消费者的双模电动车「秦」。通过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的运行模式,秦不仅满足了续航里程的需求,同时也摆脱了对燃油的依赖,并被国家界定为一款新能源汽车。凭借其5.9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绩、1.6L的百公里平均油耗和领先的汽车智能平台,秦在动力性能、节能减排和驾乘体验等方面全面超越同价位车型,一经推出即获得热烈的市场反响。在公共交通领域,集团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应用推广。深圳作为全球应用电动汽车最多的城市之一,现时共有约800台e6纯电动出租车及220台K9纯电动大巴投入运营,累计行驶里程已分别达到1.57亿公里和2,434万公里,单车最高行驶里程已达到45.8万公里和17.6万公里,不仅奠定了集团于全球新能源汽车运营领域的领先地位,更充分验证了比亚迪电动汽车的质量和电池的耐久性及可靠性。此外,国内的其他城市,如长沙、西安、韶关、宝鸡等,也已相继开始电动汽车的商业化运营。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的坚定推动者和节能减排理念的切实践行者,集团将积极扩展新能源汽车于海外市场的推广。在香港,集团首批e6纯电动出租车已于2013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在荷兰,集团电动大巴K9相继拿到斯希蒙尼克岛(Schiermonnikoog)国家公园和史基浦国际机场的订单;在美国市场,集团也成功赢得加州长滩运输公司及洛杉矶郡大都会公交公司的K9订单。目前集团的K9电动大巴已在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丹麦、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比利时、以色列、马来西亚、巴西及加勒比海地区等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顺利通过试运营,其环保性、经济性和稳定性获得了当地公交公司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为未来集团新能源汽车于该等国家和地区的商业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

    在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方面,集团为客户提供垂直整合的一站式服务,设计及生产外壳、键盘、液晶显示模块、摄像头、柔性线路板、充电器等手机部件,并提供整机设计及组装服务。集团目前是全球最具竞争能力的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的供货商之一,主要客户包括诺基亚、华为、HTC、苹果、三星、惠普等全球领先的电子产品制造厂商。

    2013年,集团积极争取国际智能手机厂商新客户并赢得智能手机新项目,推动了集团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的销售增长。同时,集团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的主要客户持续开拓智能手机市场,相继推出一系列智能手机,获得良好的市场回响。国内客户方面,集团已与众多增长迅速的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厂商建立了业务联系,为未来的业务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产品技术方面,集团成功开发出塑料与金属混融技术(PMH ),显著提升了手机金属外壳的机械性能、讯号接收能力和外观质感,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誉并成功取得国内外知名手机品牌厂商新订单。报告期内,集团金属部件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不仅成功扩大市场份额,更直接推动了集团手机部件产品结构的改善和盈利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集团及旗下比亚迪电子(0285. HK)的盈利增长。

    凭借集团于手机部件及组装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集团于报告年内成功赢得全球领导品牌的平板计算机订单并实现批量出货,成 功拓展业务领域及市场份额,为集团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二次充电电池及新能源业务

    集团的二次充电电池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和镍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数码相机、电动工具、电动玩具等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同时集团积极研发磷酸铁锂电池(铁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产品,致力将该等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及光伏电站等领域。

    作为全球锂离子电池研发和应用的领先厂商,集团报告期内成功赢得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厂商的高端机型电池订单,带动了锂离子电池产品产品结构的改善和平均单价的提高,进而推动锂离子电池业务销售额的快速提升。报告期内,集团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57%至约人民币2,659百万元。

    太阳能业务方面,随着行业的重组和整合,行业供需逐渐达成新的平衡,行业竞争渐趋缓和,太阳能产品价格也开始回升。在市场整体回暖的产业环境下,集团积极推动海外太阳能业务的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年内,集团继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加快推进现有项目,并采取适当的成本控制措施,亏损额持续收窄。

    未来前景及策略

    展望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动力略有增强,全球经济发展将有所加快。国内方面,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产业结构将加快转型升级,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持续提高,并为企业带来更为健康的经营环境。未来,集团将继续坚持「技术、质量、责任」的发展理念,加强质量、品牌和渠道建设,致力提升技术水平,加速推进新能源相关业务的发展,巩固集团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先行者地位。

    汽车业务

    2014年,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和基础设施瓶颈,可能更多城市将采取限行限购政策,将给汽车行业的增长带来一定压力。然而随着城镇化的稳步推进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能力将持续提升,进而带动整体汽车需求。集团良好的渠道布局契合市场需求结构的转变,未来将显着受益于三四线城市的需求增长。

    传统汽车方面,集团预期广受欢迎的S6、速锐及L3等车型有望持续热销,并将于年内推出备受期待的全新高端SUV车型S7及新款A+级车型。S7搭载的是全新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及适时四驱系统,通过智能分配动力提升了整车的越野能力及稳定性。集团预期相关车型的推出将进一步丰富汽车产品组合,为集团的汽车业务的成长增添新的动力。此外,集团将进一步强化于汽车、IT两大领域的协同优势,致力于提升汽车产品的电子化、智能化程度,丰富汽车的互联网应用,推动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的演变,全面提升消费者驾乘体验。

    新能源汽车方面,随着政府支持政策的不断深化,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将更加明确,新能源汽车推广速度有望显著加快。2014年2月8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通知,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2014年和2015年的补助标准将在原政策基础上分别上调5%和10%,同时明确2015年政策到期之后,中央财政将继续给予补贴。凭借政策的大力支持,集团于未来将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在私家车市场的应用,并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公交电动化战略。

    推动公交电动化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缓解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途径,也是集团长期关注和重点投入的发展方向。集团作为公交电动化的领导厂商,集团将努力把握公交电动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快深圳模式向其他城市的复制推广。集团也将加速海外市场布局,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商业化运营,致力推动全球公共交通的电动化。

    面对个人消费者市场,集团将积极推进第二代双模电动汽车「秦」车型于全国范围的销售,加速新能源汽车于私家车市场的普及。未来集团将推出更多新能源汽车,将在动力性能、经济性和驱动结构方面全面超越燃油汽车。另一方面,集团与戴姆勒的合资公司-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比亚迪戴姆勒」)所研发的首款DENZA「腾势」纯电动轿车将于2014年正式上市,预期在带动集团的电动车销量的同时,将有效提升集团的品牌影响力。

    集团认为,2014年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一年,汽车工业的发展将进入技术变革的崭新时代,技术创新将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集团将把握历史性机遇,实现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突破创新。凭借集团领先的技术优势、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各产业的协同效应和商业化推广的先发优势,集团将持续巩固并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优势,致力于成为全球新能源 汽车产业的领导者。

    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智能应用的不断丰富,未来智能手机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预计,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增长到12亿至13亿部。

    未来,集团将继续加强研发,努力提升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组合,提升产品结构,加强与国内外品牌厂商的合作,积极争取高端电子消费品的订单,以提升于智能手机及其他移动智能终端的市场份额,抓住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逢勃兴 起的历史性机遇,推动集团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的持续发展。

    二次充电电池及新能源业务

    二次充电电池方面,预计未来来自移动智能终端的市场需求仍将持续。集团将积极开拓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丰富产品组合,提升市场份额。集团于未来将致力巩固于二次充电电池市场的领导地位,实现业务的平稳发展。

    太阳能业务方面,随着欧洲市场的恢复和中国、日本、印度等市场的崛起,太阳能产业的复苏趋势将更加明确。未来,集团将继续坚持成本控制措施,并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捕捉未来光伏市场反弹的机遇,进一步缩减太阳能业务亏损。同时,集团将继 续推进储能电站相关业务,最终实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站和储能电站的绿色能源三大梦想。

    4、涉及财务报告的相关事项

    (1)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的情况说明

    本年度本集团不存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的情况。

    (2)报告期内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需追溯重述的情况说明

    不适用

    (3)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化的情况说明

    2013年,本集团新增14家子公司(2012年:4家),注销4家子公司(2012年:2家)

    (4)董事会、监事会对会计师事务所本报告期“非标准审计报告”的说明

    2013年度,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13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对2014年1-3月经营业绩的预计

    2014年1-3月预计的经营业绩情况:净利润为正,同比下降50%以上

    净利润为正,同比下降50%以上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王传福

    二〇一四年三月十九日

    股票简称比亚迪(A股)、比亚迪股份(H股)股票代码002594、01211
    股票上市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公司秘书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吴经胜李黔程燕、张燕
    电话(+86) 755-8988 8888(+86) 755-8988 8888(+86) 755-8988 8888
    传真(+86) 755-8420 2222(+86) 755-8420 2222(+86) 755-8420 2222
    电子信箱db@byd.comdb@byd.comdb@byd.com

     2013年2012年本年比上年增减(%)2011年
    营业收入(元)52,863,284,000.0046,853,774,000.0012.83%48,826,919,000.0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553,059,000.0081,377,000.00579.63%1,384,625,000.0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元)-56,930,000.00-483,703,000.0088.23%628,945,000.00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2,436,169,000.005,555,331,000.00-56.15%5,984,526,000.00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230.03579.63%0.6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58%0.38%2.2%6.98%
     2013年末2012年末本年末比上年末增减(%)2011年末
    总资产(元)76,392,911,000.0068,710,488,000.0011.18%65,624,392,000.0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元)21,709,764,000.0021,196,984,000.002.42%21,124,517,000.00

    报告期末股东总数30,588(A股30,398户,H股190户)年度报告披露日前第5个交易日末股东总数28,823(A股28,644户,H股179户)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持股比例(%)持股数量持有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数量质押或冻结情况
    股份状态数量
    王传福境内自然人24.24%570,642,580570,642,580  
    HKSCC NOMINEES LIMITED境外法人24.08%566,894,366   
    吕向阳境内自然人10.16%239,228,620239,228,620质押114,000,000
    MIDAMERICAN ENERGY HOLDINGS COMPANY境外法人9.56%225,000,000   
    融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境内非国有法人6.91%162,581,860162,581,860质押94,630,000
    夏佐全境内自然人5.05%118,977,06093,732,795质押7,170,000
    杨龙忠境内自然人2.53%59,497,87035,147,870  
    毛德和境内自然人1.14%26,922,30020,191,725  
    王念强境内自然人0.81%19,049,74014,287,305质押8,810,000
    刘卫平境内自然人0.52%12,355,380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吕向阳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王传福之表兄;吕向阳及其配偶张长虹分别持有融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前称“广州融捷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89.5%和10.5%的股权。公司未知其他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的一致行动人。
    参与融资融券业务股东情况说明(如有)本报告期末公司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中,股东高荣利的普通证券账户持有公司股份数为200,017股,信用账户持有公司股份数为 9,102,883股。

    2014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幅度(%)-95.55%-86.65%
    2014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万元)5001,500
    2013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万元)11,239
    业绩变动的原因说明受2013年下半年汽车节能补贴政策变化的影响,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结构出现一定变化,其中低端车型受影响最为显著,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所下滑。集团传统汽车业务也受此影响,预计2014年第一季度传统汽车销量将有所下降。2014年第一季度,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取得良好进展,纯电动大巴K9取得大额订单,双模电动汽车秦的推出也赢得个人消费者市场的热烈反响,集团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于本季度内仍没有抵消传统汽车业务下滑的影响,使得集团整体盈利同比有所下降。2014年第一季度,集团其他业务发展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