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保监会预警保险债权投资计划风险
  • 耶伦吓坏市场
  • 个股期权有望
    5月展开全面测试
  • 中证TMT150等
    新指数下月亮相
  • 美联储暗示加息 中国力保增长 大宗商品能否借机逆袭
  •  
    2014年3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保监会预警保险债权投资计划风险
    耶伦吓坏市场
    个股期权有望
    5月展开全面测试
    中证TMT150等
    新指数下月亮相
    美联储暗示加息 中国力保增长 大宗商品能否借机逆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保监会预警保险债权投资计划风险
    2014-03-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黄蕾 ○编辑 枫林

      

      股债低迷的这两年,保险资金相继关注非标资产,其中尤以债权投资计划呈现爆发式增长。上证报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的内部数据显示,仅2013年,新增注册保险债权投资计划90项,注册规模2877.6亿元,注册数量和规模相当于过去7年的总和。

      发行规模放量后所致的流动性担忧,加上信息披露的相对缺失,难免会让资本市场担忧保险资金在此类项目上的资产质量问题。对此,有接近监管部门的业内人士透露,保监会近日下发内部通知,警示保险债权投资计划四大潜在风险,具体包括:关注部分作为偿债主体的集团母公司的偿债能力不足、关注融资平台风险继续上升以及部分主体债务集中度趋高、发行风险逐步显现的问题。

      去年规模相当于过去7 年总和

      高息稳定、投资期限长,债权投资计划近年来备受国内保险机构追捧,尤其是从备案制改为注册制之后,发行速度和规模出现明显抬升之势。这从本报独家拿到的一组数据中便可窥一二。

      截至2013年末,12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累计发起设立184项基础设施和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注册(备案)规模5818.6亿元。其中,2013年新增注册债权投资计划90项,注册规模2877.6亿元,注册数量和规模相当于过去7年的总和。

      规模放量背后,是明显优于其他类投资资产的收益率和投资期限。上述内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保险债权投资计划平均投资期限7.19年,平均年收益率6.31%。其中,2013年新增注册的保险债权投资计划平均投资期限7.21年,平均年收益率6.59%。期限结构和投资收益进一步优化。

      从投资行业来看,2013年不动产行业新增投资加速,达到1381亿元,占当年新增规模的47.99%,主要集中在公租房和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项目;从偿债主体看,2013年新增注册的90项债权投资计划中有49项的偿债主体为融资平台,注册规模1985.6亿元,占新增规模的69%;从信用增级看,2013年新增注册规模中,抵质押担保占比增长较快,达到34.20%,而大型企业担保占比下降为27.80%。

      

      监管警示四大潜在风险

      火热背后难掩潜在风险。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保监会日前下发内部通知,警示保险债权投资计划四大潜在风险。

      首先是关注部分作为偿债主体的集团母公司的偿债能力。该人士称,部分集团母公司作为偿债主体,自身没有经营性资产和现金流,对集团内子公司也缺乏实质性控制权,其合并报表的财务数据不能反映真实偿债能力。“特别是其中一些免于信用增级的债权投资计划,缺少担保保障,偿债风险值得关注。”

      其次,部分主体债务集中度趋高。部分企业同时与多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签署投资合同,部分企业既做偿债主体,又为关联企业担保,债务集中度趋高。

      同时警惕融资平台风险继续上升。2013年四季度新增15项以融资平台为偿债主体的投资计划,注册规模合计920亿元,占同期注册规模的73.37%,投资继续加速。以银行担保的占比从2013年三季度末的57.56%下降至2013年四季度末的48.50%,抵质押担保占比则从28.43%提高至40.28%。这说明信用增级层级在下降,这对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抵质押物的处置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与此同时,发行风险逐步显现。2013年下半年以来,市场利率持续上升,对债权投资计划发行带来较大压力,部分已注册产品出现发行失败。对此,保监会要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在产品设计方案中充分考虑发行风险。

      按照知情人士的说法,对于这四个潜在风险,保监会下一步将三管齐下加强监管。具体措施包括:进一步落实项目投资问责制度,要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按照“发行有责,买者自负”的原则,加强风险管控;加强发行人发行质量的监管,对多次发行失败的公司,特别是采用低价竞争手段抢夺市场的公司,采取相应监管措施;同时加强信息披露。

      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专家称,至少从目前来看,保险资金总体上不会成为地方债务的接盘者。“从投资区域来看,目前保险债权计划所投向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国家级、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重大项目,主要集中在交通、不动产、能源和市政行业,这些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财政实力雄厚,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且可持续,主体信用风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