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千万别低估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动力
  • 别动,让我拍下来晒到微信上去!
  • 伦敦房产成了
    新国际储备货币?
  • 视野多宽,未来的舞台就有多宽——金融创新与产业转型之十四
  •  
    2014年3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专栏
    千万别低估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动力
    别动,让我拍下来晒到微信上去!
    伦敦房产成了
    新国际储备货币?
    视野多宽,未来的舞台就有多宽——金融创新与产业转型之十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千万别低估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动力
    2014-03-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高连奎

      一个微观经济效率在持续改善的经济体,其经济发展是不会停滞的,而当下的中国这种经济效率的改善不是单一,而是全方位全行业的,中国很少有哪个行业不在改变,而且这些改变并没有衰减迹象,这些改变足可推动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实现成倍增长。

      在经济增速进入下行周期后,很多人对中国的发展前景表示悲观,近期部分城市楼价急跌、银行限贷以及人民币汇率跳水等现象更加剧了这种悲观情绪。笔者以为,这是毫无必要的。这种正逐渐滋长的悲观情绪是因为大家不理解,也不了解经济增长的原理。经济增长的原理,就是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中国目前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相比,大概有十倍左右的差距,这个差距看似很大,其实我们是有能力赶上的。没必要低估我们的经济增长潜力。

      别忘了,经济增长是复合式的,假如每年经济增长10%,只需七年左右就可翻番。经济增长本身还可带来货币增值。经济增长,加上货币增值,才是中国经济每年真正的增速,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而这还不是经济增速的全部,还要加上通胀率,因为现在公布的经济增速是扣除通胀的,如加上通胀率和货币升值,那么我国经济每年增长10%以上是很正常的。

      以上是从宏观方面来解释,我们还可以从微观上看。经济效率从宏观上看起来非常抽象,但具体化之后又非常形象。从供给的角度,经济增长效率主要取决于生产效率和交换效率两部分,从需求的角度,主要取决于财富的分配平均度。且看看我国当下改善最快的领域吧:各地的公路越来越宽,铁路速度越来越快,高速公路越来越密,这些都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率;我们的企业的自动化率越来越高,生产工艺越来越先进,生产同样多的产品所耗费的劳动力越来越少,所耗费的材料越来越少,这都是经济效率的提高;如果未来国民收入的差距也能越来越小,生活越来越有保障,那也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率。

      现在各行各业的效率提升,不是以百分之几的速度,也不是以一倍两倍的效率,而往往是以十倍甚至更高的速度在提升。比如4G技术,比家庭拨号上网快200倍,是3G移动电话传输速率的50倍。在农业上,大型农业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型拖拉机的十倍,而联合收割机工作效率是传统农业收获方式的几十倍。现代化养牛场,一人可养500头牛,而传统养牛场只能养几十头,而农户散养最多只能两三头。LED灯生产企业采用自动化配装后,效率可以提高35倍左右,很多原本需要几百人的工厂,自动化改造之后,只需几十个人就行了,有的甚至变成了“无人工厂”。这些都是真真切切的效率改善,也是如今在中国每天都在发生的事。

      也许有人会问,这些条件是中国独有的吗?难道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具备吗?客观地说,其他国家还真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有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必要的道路设施,工厂的建立无从谈起,比如印度。还有的国家缺乏电力,即使建了厂也没法开工生产,比如缅甸、柬埔寨等。还有的国家没有足够的大学生,缺乏高端人才,即使建了厂,有了充足电力,也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加工或装配性工业,比如斯里兰卡。而我国具备了以上的条件。我国各地在不停修建道路,让物流速度越来越快,商品浪费在路上的时间越来越短,大力建设风电、水电,核电,超高压远程输电设施,使我们的工厂有充足的电力,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特别是理工科毕业生,他们进入工厂后成为工程师,不断的改进生产工艺,让产品生产的越来越快,这些是我国有别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地方。

      拿火车为例。在泰国,火车时速仅60公里,印度的火车时速很多只有20公里,在非洲的尼日利亚,改造后的火车时速仅30公里。而我国的火车平均时速已达160公里,新修建的高速铁路更已高达300公里以上。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他们的高速公路比我们更密,铁路里程比我们更长,工业生产的工艺比我们更先进,如今这些正在被我国一一赶上。

      发达国家经济进入了所谓的高原区,经济增速常年维持在1%或2%左右,超过3%就是非常高了,达到5%的时候极少。美国的有识之士多年来一直呼吁修建高铁,但是碍于高速公路利益集团的阻挠搁浅至今,英国第一条高铁建成的时间为2030年,而我国南车制造的CIT500型的高速火车试验速度已达到了每小时605公里。我国的这些发展优势,就连发达国家也都不具备。

      当我们的高速公路比美国密度更大的时候,当中国工厂的自动化程度比美国更高的时候,我们在经济上就超越了美国,如果我们在社会保障方面能超越了北欧,那就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了。

      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确实很大,但净出口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却微乎其微,连10%都不到,中国经济增长一直是依赖的内生动力,也就是笔者上面指出的诸如交通效率和工厂效率的改善,

      一个微观经济效率在持续改善的经济体,其经济发展是不会停滞的,而当下的中国这种经济效率的改善不是单一,而是全方位全行业的,中国很少有哪个行业不在改变,而且这些改变并没有呈现衰减的迹象,而且一直呈加速状态进行,而这些改变足可以推动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实现成倍数增长。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世界经济项目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