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勋
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虽然还未公布,但从先前多个趋冷的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增长情况不乐观。虽然官方3月的PMI数据自去年11月后首次回升至50.3%,仍高于50的事实说明工业产出仍在扩张,但总体经济均为下行。消费、投资和出口均动力不足。欧美日三大经济体虽较去年明显复苏,却未能体现在我国的出口上。房地产与制造业投资同步减速,对经济产生明显的下拉力;消费相对稳定,但城乡居民收入近两年处于减速期,就业规模亦未扩大。此前曾有官方背景人士称,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只有7.2%或7.3%。如果此估计属实,意味着经济增速已滑至可接受区间的下限。
在中国经济本身面临结构性减速的情况下,一些长期掣肘中国经济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解决,继而加剧了经济增长压力。比如,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旧面临大企业的挤出效应,尤其是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各种社会资源向大中型企业倾斜倾向更加明显。再如,尽管监管层一直在鼓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但整体政策配套尚未跟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后,出现不良贷款和债券违约怎么办?财政有无补贴?税收能否减免?资本市场能否打开出路?在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增速减缓的时候,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中小企业,而这方面的财税、金融政策和资本市场配套明显不足。
面对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出了最新的稳增长信号。从政策风向上看,这次的“稳增长”政策,不会在货币方面更多着墨,而采取其他政策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说,新一轮“稳增长”主要侧重“微调”,以此彰显力求稳健的态度。
其一,新一轮“稳增长”不是以往惯用的“组合拳”方式出台,而是将更多采取市场化措施,以“点”为重点突破,从而避免造成再度刺激的效果。比如,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的上限,由年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进一步较大幅度提高,并将政策截止期限延至2016年底。这一税收优惠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将有助于激发小微企业活力。另外,营改增试点中我国对小规模纳税人按照3%征收率计税,这部分纳税人原营业税税率为5%,相当于税负降低了40%。截至今年1月底,这部分纳税人约230万户,占营改增总户数282万户的82%。
其二,新一轮“稳增长”围绕产业发展政策来做文章,以保持稳定。一般而言,中国政府“稳增长”需要依靠项目拉动,比如去年“稳增长”期间,中央政府便批复了众多轨交项目。而这次新一轮宏观经济“稳增长”,棚改和城镇化相关项目成为政策关照的重点,其中,轨交项目又是城镇化最重要的政府投资方向。正如分析人士所言,重点支持棚改、铁路两大产业符合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在民生和协调区域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是较为稳妥的刺激方式。
总之,稳定经济增长必须释放市场活力,重点在四个方面:一是争取宏观政策松紧平衡;二是政府为放松微观经济提供服务,创造环境;三是市场化改革及时跟上,以扭转金融资源与财富创造领域的“错配”,打破市场中的各种樊篱,释放经济活力;四是加大运用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力度,在支持环保产业、小微企业等方面发力,在扩大内需方面作配合性安排。同时,透过财政安排来帮助产业结构调整。(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