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广告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为新经济周期营造结构均衡的逻辑起点
  • 官员房产申报数:你填几套?
  • 微刺激:最大限度避免负效应
  • 三轮“微调”力求稳健释放经济活力
  • 一次关乎我国手机业
    命运的专利裁决
  • 从国际金融中心高度看战略新兴产业板
  •  
    2014年4月4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为新经济周期营造结构均衡的逻辑起点
    官员房产申报数:你填几套?
    微刺激:最大限度避免负效应
    三轮“微调”力求稳健释放经济活力
    一次关乎我国手机业
    命运的专利裁决
    从国际金融中心高度看战略新兴产业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微刺激:最大限度避免负效应
    2014-04-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郁慕湛

      

      新一轮稳增长微刺激政策出台了。

      自去年年末起,中国经济下行趋势十分明显。今年全国“两会”设定的经济增速目标为7.5%,低于去年7.7%的增速,也远低于近几年的增速。可今年1、2月的各项数据仍然令人失望, 3月官方PMI虽有小幅反弹,但以民营企业为主要调查目标的汇丰PMI由2月的48.5降至48.0。总体上看,占中国经济总量近一半的制造业表现疲软。房地产行业是中国经济长期繁荣的一个至关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也出现乏力现象。人们在担心,中国经济可能16年来首次出现实际增速达不到既定目标的情形。

      虽然政府已不再强调GDP了,并主动调低了GDP增长指标,但是调低的目的是为了经济转型,为了扩大内需。可是,2013年中国GDP增速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降幅多达2.6个百分点,后者的减速是前者的25倍。城镇居民中那些没有财产性收入的家庭的收入增长更加糟糕。去年城镇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记录是2000年以来最差的,农村家庭则是2009年以来最差的,那些没有外出务工的农村家庭则更差。也就是说,GDP的降低使普通民众的收入增长降幅更大。而民众收入不能得到较大提高,扩大内需、转型经济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国务院最近出台的三项经济推进措施,就是要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推动力。

      可是,经过上一轮4万亿经济刺激措施,大家对经济刺激政策均有余悸:新的刺激措施是否会导致目前已经很严重的债务问题和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细看旨在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三项经济推进措施,与上一轮4万亿经济刺激措施在刺激范围、规模有很大不同,这一层疑虑应该可以消除。

      三项经济推进措施基本局限在棚户改造、铁路建设、优惠小微企业三个领域,而这几乎都与民生有关,可直接提高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和就业率。这非但不会延续、加剧固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所留的后遗症,而且能扩大内需,为经济转型加力。

      虽然国务院没有说为此三项经济推进措施将新增多少支出,但还是可以推算一下的。2013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630万套,基本建成470万套,全年投资逾万亿元,2014年的开工目标依然维持在600万套左右高位。因此,今年的棚户改造支出不可能超过万亿。政府准备设立2000至3000亿铁路发展基金,随后发行铁路建设债券吸引社会资本。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所花更不可能超过万亿。这样算来,三项相加不会超过2万亿。

      不过,上一轮刺激政策所以留下那么大的后遗症,很大程度上还因为各地、各部门的配套刺激措施将刺激规模放大了六七倍。新一轮经济推进措施还没有宣布要放宽货币政策,但是一旦实行起来,就不可能如眼下这般一味收紧流动性。然而这不等于放松流动性。换句话说,只要坚持中性的货币政策,不将三项经济推进措施放大、扩张开来,那么这个刺激就是微刺激。这样的微刺激,非但可以阻止中国经济短期内的下行趋势,而且还可以继续调整结构促使经济转型。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