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版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信托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推进改革破除经济发展瓶颈
  • 后宽松时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诺德基金胡洋:
    寻找京津冀一体化长期受益标的
  • 汇添富行业风向标
  •  
    2014年4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基金·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基金·视点
    推进改革破除经济发展瓶颈
    后宽松时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诺德基金胡洋:
    寻找京津冀一体化长期受益标的
    汇添富行业风向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后宽松时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14-04-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嘉实投资者回报研究中心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央行普遍实施货币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例如,以美联储为代表的欧美央行就采取了大规模购债的方式来释放流动性(又称量化宽松)。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渐入正轨,宽松政策也开始逐渐淡出。美联储主席耶伦(J. Yellen)在3月底表示,将按照当前速度缩减量化宽松,在2014年秋季退出债券购买计划。耶伦并明确指出,如果经济按目前的状况持续成长,美联储将在2015年秋季加息。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临近,全球流动性宽松即将终结,进入后宽松时代。这些变化对中国经济会带来哪些影响?在本期专栏中,嘉实回报中心将就这一问题同广大投资者一起进行探讨和分析。

      此轮全球性货币宽松肇始于美国。为应对次贷危机,美国自2008年底开始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随后欧洲也实行非常规货币政策为经济注入流动性,日本则推出了以扩张货币为核心的“安倍经济学”。通过这些货币政策,成熟经济体在过去几年将全球带入流动性宽松时期,对避免全球经济在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连续打击下滑向深度衰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联储的资产规模是9000亿美元,经过三轮量化宽松,此规模已经超过4万亿美元,预计到2014年年底将达到5万亿美元。显然,作为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执行近6年的量化宽松不能无限期持续下去。从美国近期公布的消费、就业、国民收入等重要经济指标来看,美国经济向好的趋势十分明显,量化宽松已经基本完成了使命。作为全球起主导作用的经济体,美国量化宽松的终结将会影响其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从而带动结束全球流动性6年来的宽松,进入后宽松时代。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在后宽松时代将受到那些影响呢?

      首先,中国的出口贸易将会获益。美国对于量化宽松的退出是有条件的,其退出的步伐和节奏都取决于美国的经济情况,其他国家也会秉持审慎的原则。换言之,流动性宽松的终结并不意味着经济失去了倚仗和凭靠,而恰恰说明经济恢复了活力,迈向繁荣。“世界工厂”之称对中国可谓名副其实,据世界贸易组织最新披露,中国在2013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因此,世界经济的向好对中国的出口产业最为有利,出口将继续是稳定和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其次,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动的幅度将加大。全球流动性宽松既然始于成熟经济体,势必也会终于成熟经济体。因此,随着美联储计划实施的加息,全球资金回流欧美的进程将逐步加快。对于中国而言,自2005年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以来,人民币一直在单边升值,但是随着外围经济环境转好和进入加息周期,国际资本很可能会改变对人民币资产的相对收益预期,从而导致人民币汇率远超过往的双边波动。事实上,中国央行对汇率波动的趋势已经有所预期,在2014年3月15日发布公告,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的日波动幅度由1%扩大至2%。人民币汇率的新变化将对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提出不同于以往的挑战。

      最后,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将受外部环境更多的影响。经济发展与货币政策密不可分,在前期专栏中,我们曾经分析过中国货币政策承载着多重任务。从传统的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物价稳定,到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都需要货币政策的引领。除此之外,作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不可能完全置身度外,李克强总理在今年3月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拉加德(C. Lagarde)时指出,“发达国家要注意自身政策的外溢效应”。当成熟经济体从货币宽松转向货币收缩时,不可避免会对其他经济体产生一定的 “溢出效应”,例如资本外流对新兴经济体造成的冲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等等。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保持经济增速底线依然十分重要,因此当经济趋冷时央行仍会有适度宽松货币的需要。在内外环境的变化中,中国货币政策将可能面临更多的挑战。

      综上分析,在全球流动性后宽松时代,中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不同于以往的全球经济环境,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