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版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信托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G20痛批美国:别拖IMF改革后腿
  • 中国结算已完成
    沪港通结算制度设计
  • 解密“沪港通”
  •  
    2014年4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封面 下一版
     
     
     
       | 1版:封面
    G20痛批美国:别拖IMF改革后腿
    中国结算已完成
    沪港通结算制度设计
    解密“沪港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结算已完成
    沪港通结算制度设计
    2014-04-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郭玉志 ○编辑 梁伟

      

      中国结算董事长周明4月11日在首届结算参与人大会上说,根据证监会的部署,中国结算积极参与沪港通项目并完成了结算制度设计。

      周明指出,登记结算基础设施虽处于资本市场后台,但对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和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其重要性越来越被发现和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明确提出“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目前证监会正在组织按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证监会组织2012年联合发布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PFMI)对资本市场登记结算基础设施进行评估。

      周明表示,中国结算深刻认识到,安全、高效的登记结算基础设施不仅关系金融资本市场的整体稳定,也决定了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近年来,在监管机构和结算参与人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中国结算着力推进强化登记结算基础设施建设,在登记结算制度建设、证券账户整合、新三板登记结算系统建设、业务模式优化完善、结算风险管理、结算资金跨市场划付、支持市场业务创新、跨境跨市场业务、场外市场、技术系统整合和长远规划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从境外成熟市场登记结算体系由分散逐步走向集中的自然演化历史经验,尤其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展过程看,集中的登记结算基础设施不仅为资本市场高效运行和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也为处置系统性风险、避免全球性金融灾难、保证全球资本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正常运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周明称,根据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中国结算下一步将继续与结算参与人一道,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发展的新机遇,以安全、高效和金融资本市场整体稳定为本,共同推进健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登记结算基础设施,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国际化发展和系统性风险防范提供坚实稳固的基础设施支持。

      当日,中国证监会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和130余家证券公司类、托管银行类结算参与人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就多层次资本市场登记结算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探讨。部分与会代表分享了各自后台建设的经验和体会,分析了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发展新形势下登记结算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登记结算基础设施下一步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