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晓红 ○编辑 陈羽
“还要排多久呀?”在上海当代艺术馆“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展览最后一天的现场,这是记者听到观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当天参观人次高达6000多,整个展览创下了33万人次的参观量,超过了被视为艺术盛事的上海双年展。这是在中国举办的当代艺术展览创下的奇迹。在方兴未艾的艺术消费热中,无疑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个案。
地点就是人气
“这次展览我没少被人骂。当然,这也可以理解,观众从中午11点钟来一直到下午5点钟,一直在排队。很多空间展位不能有充分的时间去观看、去感受,我们也感到非常抱歉。”上海当代艺术馆的主席兼馆长龚明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语带歉意地说。即便到了展览的最后一天,记者也感受到空前旺盛的人气。记者现场随机采访中了解到,观众不仅有上海市民,也有相当多的是慕名而来的外地观众。在记者前面排队的一位刘姓女士,就是特地从湖南长沙赶来的。
作为当前全球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上海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触及着这座城市每一个角落、每一根神经末梢,带动了上海的艺术消费热,而上海当代艺术馆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快速成长。人民公园地处上海市中心,上海当代艺术馆借此绝佳的地理位置,人气之旺有目共睹。这也为草间弥生展创造33万人次的观众量提供了“地利”。龚明光对记者表示:“我记得在国外有一些馆长讲过,美术馆、艺术馆想要做好,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点,地点就是人气。美术馆是否一定要以人气为依归呢?我很明确地讲,一定是人气决定一切。”
年轻观众是主力军
“艺术如果只从小众的方面去服务,是不够的。还是要做‘大美学’的概念,面向大众。”龚明光表示,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讲,人气并不是他们所要担心的问题。在欧美,美术馆体制已经成熟,那些美术馆已经在本地区、本国乃至世界都很知名。老百姓去美术馆只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习惯。但是对中国来讲,每一个美术馆都很年轻,而且中国还没有养成孩子从小去美术馆的习惯。对此龚明光认为,应该从吸引年轻观众开始。
“我们一定得关注自己的观众群。”龚明光如是说。上海当代艺术馆从开馆至今,每年都有一个品牌的展览。在大量的媒体广告的宣传下,吸引了很多观众,也为草间弥生的展览积累了扎实的基础。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展是上海当代艺术馆
所作的展览中观众最多的一次:日均人数达到2000至3000人次,最后一天甚至突破了6000人次。这是当代艺术在中国不多见的火爆景象。让龚明光感到惊讶的是一所公立学校组织了近600名学生来看这个展览。他表示私立学校与国际学校的学生来参观展览并不少见,但是这次公立学校用十多辆大巴士送来这600多名学生,在上海似乎是第一次。
他透露:“开始的时候真没有预料到草间弥生这个老太太有这样大的威力,觉得有12万人我就很满足了。”
明星的号召力也是重要因素,草间弥生是亚洲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这次展览只是其亚洲巡展的一站。之前在韩国大邱,现在在首尔,之后还会去印度、新加坡,而上海当代艺术馆是其在中国内地的唯一一站。值得一提的是,在大邱,参观人数也达到了33万人次,而大邱只是韩国的第三大城市,人口近200万。可见这次的草间弥生个展在中国内地的艺术展览上创造了观众人数的纪录,但与韩国比仍然有差距。
艺术消费热方兴未艾
在记者看来,草间弥生个展的火爆,有更深刻的背景。近日上海另一场艺术展览也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在坐落于上海淮海中路商圈的K11购物艺术中心举办的莫奈特展,票价比草间弥生个展翻了一番,从50元涨到了100元,但同样引发了观众人潮,仅开幕前的网上订票,就卖出了7万张。
把艺术从美术馆或博物馆搬到商业中心,也是当下国际通行的一种趋势。例如,纽约时代广场频繁举行各类艺术表演,巴黎的老佛爷百货专设当代艺术展览空间,台湾地区101购物中心的各种艺术展览和创意集市,在寸土寸金之地通过艺术展示活动,让大众更接近艺术,能面对面地了解艺术,在满足购物欲望的同时,得到精神的富足,拥有一种全新的互动购物体验。
莫奈特展的策展人谢定伟也把目标瞄准年轻人:“这个购物中心每个月有100万的客流量,3个月就是300万人,而且以年轻人居多,这些人可能本来对艺术不是太有兴趣,但正好趁着购物,就看了展览;另外,周围有办公楼,白领中午、下班后都可以过来看。”
龚明光与谢定伟有着不同的背景与抱负,但却不约而同把目光瞄准都市的年轻人,也许正好能说明,决定艺术市场未来的年轻一代已经开始发挥影响力,而他们所代表的,恰恰是艺术消费的新潮流。